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际新闻>>国际新闻详情
“新三样”企业可多元化应对美国加征关税
2024-05-23

5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一系列中国商品征收新的关税。此次新出台的对华关税政策预计将在未来3年内分阶段实施,涵盖了价值约18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品类。面对美国政府的再次发难,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日前表示,国内相关企业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加以应对。

曾圣钧介绍,美国此次加征关税重点聚焦我国“新三样”等战略性制造产业。虽然此次加征的关税税率不低,但征税产品的规模为特朗普时期以来最小。

从此次加征关税的产品目录来看,我国出口美国的“新三样”商品受影响最大。其中,电动汽车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100%,电动汽车锂电池、非电动汽车锂电池、电池零部件关税税率从7.5%提高到25%,太阳能电池关税税率从25%增加至50%。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2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动汽车数量约有一万多辆,直接出口额约为3.68亿美元,占该产品出口的比重不足1%。在太阳能电池方面,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金额约为330万美元,不到该产品出口总额的0.1%。

与之相比,锂电池是受到此次加征关税影响相对较大的品类。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美国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目的地。2023年,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锂电池金额约135.49亿美元,占该产品出口总额的20.8%,今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22%。不过,非电动汽车锂电池(主要为储能电池)和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材料天然石墨及永磁体有两年豁免期。

“综合来看,此次美国加征关税象征性意义更大,实际影响相对有限。”曾圣钧说。

事实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不少“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在提前做出应对。隆基绿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等企业均已陆续在美国本土建立工厂。宁德时代也在欧洲设立两座工厂,并在2023年2月与福特汽车达成协议,为后者新建的锂电池工厂提供技术帮助和专利许可支持。此外,部分国内电动汽车企业除在东南亚、欧洲建厂外,还陆续瞄准北美“近岸外包(在更靠近消费地区的地方生产)”投资目的地,比如墨西哥等国家。

面对美国政府提出的新一轮加税方案,曾圣钧建议,此次受影响最大的“新三样”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快出海步伐,通过技术输出、海外建厂,调整出口选择和流向,以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

与此同时,“新三样”企业也可深挖国内市场潜力,不断扩大“新三样”产品份额。当前电动汽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已经突破50%,超过传统燃油车,电动汽车逐步取代燃油汽车已成趋势。今年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其中将汽车以旧换新作为重点内容之一。商务部也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推动汽车和绿色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是今年促消费的一个重点。“新三样”企业需要把握好政策机遇,推出更多新品和优惠活动,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新三样”企业也应关注产业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升产品技术水平。今年5月8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旨在引导储能企业积极调整业务模式和产品组合,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特斯拉宣布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落地,也将激发全球产业的新一轮技术竞赛。“新三样”企业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企业自身采取应对措施以外,曾圣钧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新三样”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新三样”企业“走出去”的跨境金融服务力度。金融机构可以持续优化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推广“银企融资对接”“出口应收账款”“出口信保融资”等业务场景,强化贸易往来跨境支付结算服务,为进出口贸易提供“线上+线下”电汇、信用证等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根据“新三样”企业在海外地区的项目建设需求,提供更多跨境银团、供应链买方信贷等金融服务支持。

二是加大“新三样”产品销售的消费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以旧换新”专属消费贷产品,在利率、额度等方面作出更具吸引力的设计;联合“新三样”以旧换新相关企业组织绿色产品的推广活动,不断普及低碳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是加大“新三样”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应着力对“新三样”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满足项目融资需求,提供中长期技术研发贷款、技术改造贷款等,并聚焦技术攻关定制金融服务;提升“新三样”产业链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打造“绿色+科技”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相关附件:
信息检索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