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 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 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内新闻
据我国海关统计,2月,我国肉类及制品出口1.74亿美元,同比下降15.69%;出口数量为5.51万吨,同比下降1.89%。 前2个月,我国肉类及制品累计出口4.27亿美元,同比增长6.04%;出口数量为13.47万吨,同比增长23.01%。 市场方面,前2个月,我国肉类及制品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中国香港、日本、英国、荷兰、中国澳门、韩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柬埔寨、德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额的85.16%。 前2个月,中国香港是我国肉类及制品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出口额为1.47亿美元,同比下降4.66%。2月当月,出口额为0.70亿美元,同比下降14.59%。 来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日前,民政部正式发布《社会组织基础术语》《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指南》《学术类社会团体自身建设指南》《社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指南》等4项社会组织行业标准。这批标准是我国首批国家层面制定的社会组织管理服务领域行业标准,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社会组织基础术语》能够帮助使用者理解社会组织管理的基础术语,以便规范、有效地实施社会组织管理,实现社会组织管理其他标准的功能与价值,并为社会组织管理的其他标准奠定基础。《行业协会商会自身建设指南》《学术类社会团体自身建设指南》《社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指南》旨在帮助行业协会商会、学术类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等三类社会组织规范内部治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组织绩效,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 来源:新华社
  <div data-v-2dc559a9=""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font-family: -apple-system, " noto="" sans",=""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nimbus="" sans="" l",="" arial,="" "liberation="" "pingfang="" sc",="" "hiragino="" gb",="" "noto="" cjk="" "source="" han="" cn",="" "microsoft="" yahei",="" "wenquanyi="" micro="" hei",="" zen="" "st="" heiti",="" simhei,="" hei="" sharp",="" sans-serif;="" font-variant-numeric:="" inherit;="" font-variant-east-asian:="" font-variant-alternates:="" font-stretch:="" font-size:="" 18.08px;="" line-height:="" font-optical-sizing:="" font-kerning:="" font-feature-settings:="" font-variation-settings:="" margin:="" 0px;="" padding:="" vertical-align:="" baseline;="" color:="" rgb(33,="" 37,="" 41);"="">   新华社广州4月15日电(记者丁乐)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5日在广州开幕。本届广交会展示先进制造成果,预计现场新品超100万件;境外采购商参会意愿加强。 4月15日,采购商在广交会展馆办理证件。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本届广交会总展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约7.4万个,参展企业2.9万家;截至14日,有2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较上届增长17.4%。 本届广交会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举办线下展,主题依次是“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题材、“新三样”相关展区进一步丰富,智慧生活专区大幅扩大。 4月15日,中外客商行走在第135届广交会展馆内。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本届广交会展示先进制造成果,预计现场新品超100万件、绿色低碳产品超45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25万件。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自动导航运输设备、人工智能翻译机等智能产品超9万件;超过50%的参展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改造生产运营。 新业态为外贸注入新动能,本届广交会首次试行设置跨境电商综试区和海外仓展示区,面积3000平方米,线上平台集中宣传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 4月15日,外国采购商(左)在一家线束企业的展台洽谈。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境外采购商参会意愿加强。截至13日,预注册的美国采购商增长21.4%,中东国家采购商增长24.7%,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增长45.9%,《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家采购商增长15.5%。288家头部企业和工商机构确认组团参会,较上届增长21.5%。 同期,广交会将举办超过600场贸促活动,包括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贸易之桥”广交会推介暨全球供采对接活动、行业活动等。 4月15日,广交会展馆内客商云集。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这是第135届广交会新能源汽车展区(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4月15日,客商在广交会展馆内选购音箱。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4月15日,客商在广交会展馆内体验赛车游戏。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4月15日,采购商在广交会新能源汽车展区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4月15日,客商在广交会展馆内参观、了解储能系统。新华社记者 卢汉欣 摄 4月15日,采购商在广交会家用电器展区洽谈。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来源:新华社  
4月17日,成都海关发布今年一季度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 今年一季度,四川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15.4亿元,规模列全国第八位,同比增长7.8%,增速高出全国2.8个百分点。其中,进口值921.1亿元,同比增长25.8%,超过全国整体水平20.8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五位,进口值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8.1%,较去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进口曾是四川外贸的最大短板,但今年一季度却成为最大增量。”相关业内人士评价。 这些进口增量,是什么在支撑? ●在全部进口数据中,大宗商品进口同比增长100.4%,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63.3%,这两大领域领涨整个一季度进口增速 ●一季度,全省以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为牵引,在政策引导、活动支撑、纾困解难等方面集中发力,效果明显 看领域 大宗商品、消费品领涨一季度进口增速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稳步复苏,生产和消费持续回升,同时在扩大进口政策的推动下,一季度四川进口显著向好。”成都海关统计分析处处长潘旭东分析说,在全部进口数据中,大宗商品进口同比增长100.4%,消费品进口同比增长63.3%,这两大领域领涨整个一季度进口增速。 记者梳理发现,增速最快的大宗商品方面,能源、矿产、粮食等共计进口56.3亿元,同比增长100.4%。 消费品方面,水果、鱼虾、食用油等共计进口39.2亿元,同比增长63.3%,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德国、智利、俄罗斯。其中,冰鲜三文鱼进口1.2亿元,同比增长553.2%;鲜虾、蟹进口1.9亿元,同比增长420.3%;车厘子进口3.9亿元,同比增长53%;榴莲进口1.5亿元,同比增长209%。消费品进口已连续13个月正增长,居民消费稳步回升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 此外,中间品方面虽然同比增速相对较低,但进口额体量不小,包括生产设备及零部件、化学制成品等商品在一季度的进口额达到789.2亿元,主要进口来源国为美国、爱尔兰、越南等。 对大众来说,消费品领域的进口商品变化,感知最为直接。 “今年一季度,来自泰国的南美白对虾、黑虎虾、梭子蟹,以及来自挪威、法罗群岛的冰鲜三文鱼进口频率最高。特别是三文鱼商品进口持续增加,每周至少有3趟全货机包机运输。”四川昊芮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经理李刚介绍,国际航班的持续恢复,加速带动了消费市场复苏,“当然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一定关联。”同时,随着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进一步凸显,不少外省商品也选择从成都进港,再通过空空联运的方式抵达国内其他目的地。 看支撑 重大项目拉动有力,政策效应加速显现 “一季度,全省以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为牵引,在政策引导、活动支撑、纾困解难等方面集中发力,效果明显。”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分析道。 来自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共收集汇总全省商务领域100个重点项目,其中进口项目50余个。全省商务系统重点瞄准这些项目进行攻坚。其中,成都市持续跟踪进口增量超1亿元项目28个、招引项目13个,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绵阳市多次组织重点县、市、区(园区)和重点企业召开“进口专项政策”解读会,逐一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同时支持企业扩大消费品进口;凉山州对凉山矿业等重点项目实行每月走访,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报关、结汇等困难问题,保障相关大宗商品进口额超3亿元。 从元旦到春节,再到3月举办的全国糖酒会、全省各地举办的赏花节等,四川紧紧抓住“消费促进年”这一主线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加快推动“进口在四川、消费在四川、集散在四川”,有力拉动消费品进口的连续增长。 无论是重大项目还是重大活动,都离不开有效的政策支撑。近年来,随着我省大力开展扩大进口专项行动,相关进口政策激励作用进一步显现。“为促进释放进口潜力,我省制定出台进口专项支持政策,2023年直接带动进口近500亿元。”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相关部门正组织进口政策兑现相关工作,将对大宗商品、重点消费品、跨境电商等领域企业予以奖励扶持,预计二季度完成政策兑现。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正持续开展与沿海省市在进口方面的深度合作,并推动相关供应链企业顺利落地四川,进一步形成外贸进口新格局。(记者 陈碧红) 来源:四川日报    
●进口回升态势显著,全省进口值为921.1亿元,同比增长25.8%,超过全国整体水平2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五位 ●出口亮点也不少,四川机电产品出口1045.9亿元,同比增长6%;部分特色农产品、食品延续良好态势,鱼油、柠檬及酸橙分别出口3.2亿元、5991.6万元,均居全国第一位 4月17日,记者从成都海关获悉,一季度四川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15.4亿元,规模居全国第八位,同比增长7.8%,增速高出全国2.8个百分点。 一季度四川进口回升态势显著。全省进口值为921.1亿元,同比增长25.8%,超过全国整体水平2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五位;进口值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8.1%,较去年同期提升5.5个百分点,进出口更趋平衡。 “主要是中间品、大宗商品、消费品进口实现快速增长。”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分析,今年以来,国内经济稳步复苏,生产和消费持续回升, 同时在扩大进口政策等因素持续推动下,一季度四川进口显著向好。从具体商品看,生产设备及零部件、化学制成品等中间品进口789.2亿元,同比增长20.4%;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56.3亿元,同比增长100.4%;水果、鱼虾、食用油等消费品进口39.2亿元,同比增长63.3%。至此,全省消费品进口已连续13个月正增长,居民消费稳步回升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 出口亮点也不少。一季度,四川机电产品出口1045.9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集成电路出口206.2亿元,同比增长33.2%;笔记本电脑出口190.2亿元,同比增长14.2%。此外,四川部分特色农产品、食品延续去年以来的良好态势,鱼油、柠檬及酸橙分别出口3.2亿元、5991.6万元,均居全国第一位;鱼子酱出口1246.2万元,居全国第二位;白酒出口6685.9万元,居全国第三位。 市场主体、市场领域、市(州)支撑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一季度全省外贸稳中求进。 四川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868家,同比增加11.8%。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同比增加14.3%,每10家四川外贸企业中9家为民营企业,四川47.3%的外贸进出口额由民营企业实现,民营企业成为外贸生力军。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20.5亿元,同比增长19.5%,国有企业进出口152.8亿元。 四川对东盟、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回暖向好,分别进出口557.8亿元、388.7亿元、38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3.1%、23.7%、12.8%,三者合计占四川外贸总值的55.3%。同时,四川企业有力开拓新兴市场,对非洲、中亚进出口分别同比增长62.1%、71.6%。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71亿元,同比增长20.9%。 成都进出口1859.1亿元,同比增长6.9%,占四川外贸总值的77%;绵阳进出口82.1亿元,同比增长32%,两地对四川外贸增长合计贡献度达80%。同期,成都高新综保区进出口值1078.6亿元,同比增长27.8%,进出口规模继续居全国综保区第一位。(记者 陈碧红) 来源:四川日报
据市场监管总局官微消息,为规范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电子数据取证工作,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电子数据取证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电子数据取证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于2024年4月7日起正式施行。 随着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执法方式及证据提取方法无法完全适应网络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市场监管执法面临新挑战。为破解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难题,市场监管总局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制定出台了《暂行规定》。 《暂行规定》共八章三十六条,严格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市场监管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内容,重点在实操层面明确了电子数据取证固证适用情形、提取方法和相关要求。 一是明确了提取电子数据种类及方法。结合电子数据证据具备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三个要素,《暂行规定》明确了七类常见电子数据类型。在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应首先判断提取电子数据的类型,并灵活选取电子数据的提取方法,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现场提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施在线提取,还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对原始介质进行查封、扣押。 二是明确了电子数据取证适用场景。结合执法实际,《暂行规定》分别规定了现场提取电子数据,网络在线提取,查封、扣押原始介质,电子数据检查分析及电子数据证据的储存等多种适用场景,同时详细规定了执法人员在不同场景下可行使的法定职权。可以通过截屏、录像、查封、扣押、先行登记保存等不同方式合法高效完成电子数据取证工作。 三是明确了电子数据取证需记录的要点。结合执法需要,《暂行规定》强调笔录制作的内容要素,执法人员可以在《现场检查笔录》《电子数据提取笔录》等文书中记录。同时对笔录中应列明的内容作了规定,明确了笔录内容要素和记录要点,为执法人员在制作笔录时指明应当记录的电子数据取证要素,明确电子数据取证步骤,有效避免因执法人员遗漏取证关键步骤,导致证据无效的问题。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以出台《暂行规定》为契机,加强宣传培训指导,持续规范执法人员电子数据取证行为,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更好地维护公平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央视网
4月16日,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测院”)与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召开标准化工作座谈会。中测院院长周传军、副院长李怀平,省标准院院长林涛及双方有关专家参加座谈。 会上,周传军详细介绍了中测院在标准化领域的工作成果和经验。他强调,标准和计量密不可分,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就标准化研究、标准制修订、人才培养、NQI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形成长效机制,特别是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双方要结合我省六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探索氢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动技术创新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林涛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测院的合作,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作用,共同为我省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标准化力量。 通过互动交流,两院加深相互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总体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3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758.1亿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出口230.9亿美元,同比下降1.2%;进口527.2亿美元,同比下降9.9%;贸易逆差29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5.7%。     3月当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50.3亿美元,同比下降14.3%。其中,出口82.6亿美元,同比下降7.8%;进口167.7亿美元,同比下降17.2%;贸易逆差8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4.7%。     重点出口农产品     水产品:累计出口数量90.9万吨,同比增长7.7%,出口金额44.2亿美元,同比下降8.3%。     粮食:累计出口数量44.1万吨,同比增长5.1%,出口金额3.4亿美元,同比下降1.5%。     重点进口农产品     肉类(包括杂碎):累计进口数量167.9万吨,同比下降13.9%,进口金额59.9亿美元,同比下降17.9%。     干鲜瓜果及坚果:累计进口数量211.4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金额5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     粮食:累计进口数量3,841.6万吨,同比增长5.1%,进口金额1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7.3%。其中,大豆累计进口数量1,857.7万吨,同比下降10.8%,进口金额104.4亿美元,同比下降24.8%。     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数量180.9万吨,同比下降19.2%,进口金额17.9亿美元,同比下降33.3%。         来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微信号
  2023年,中国茶产业在“三茶”统筹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应对有效内需不足、外需较弱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顺势而为、优化调整,确保了基本盘的稳定。年内,过度包装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各地茶事活动精彩纷呈,新中式茶饮产业持续高歌猛进并谋划海外布局,澜沧古茶在港股挂牌为传统原叶茶产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非遗”“国潮”“调饮”等消费新热点也持续显现。与此同时,茶文化、茶科技对提振产业给予了有力支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文旅部启动“茶和天下·雅集”,以及“茶·世界:茶文化特展”“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等展示活动的举办,为巩固中国茶的国际地位、坚定国人的文化自信上分加码;由中国科学家团队主导的国际标准ISO 20715:2023《茶叶分类》于4月正式发布,预计将于2028年在世界海关协调制度中正式应用,为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茶提供了重大支持和广阔空间。     为客观展示2023年中国茶叶产销情况,持续推进中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发布《2023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     一、生产情况     2023年,全国茶叶生产克服旱涝天气等不利影响,茶叶种植面积及产量、产值稳定增长,绿色低碳转型、技术集成示范持续推进,产业路径多元化、产业链细分化的趋势明显。多地实现“单季茶”向“三季茶”扩容。各产区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茶事活动空前兴盛,持续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一)主要指标温和上涨     1. 茶园面积缓增可控     近年来,各地重视控制茶园面积规模增长,新增茶园的面积增幅持续收窄。2023年全国茶园面积5149.76万亩,同比增加154.36万亩,增幅3.09%。全国已开采茶园面积为4650.16万亩,同比增加110.27万亩。全国目前仍有499.6万亩新茶园未开采。     2. 茶叶产量稳定增长     受干旱气候影响,2023年全国早春茶略有减产,但春茶季后期以及夏秋茶产量的明显提升带动了全年茶叶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33.95万吨,同比增长15.8万吨,增幅4.98%。     3.农业产值同步提升     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3296.68亿元,同比增加116.01亿元,增幅3.65%。     4. 茶类结构基本稳定     产量方面。2023年,全国绿茶产量193.4万吨,比增8.0万吨,增幅4.3%,占总产量的57.9%;红茶49.1万吨,比增0.9万吨,增幅1.9%,占总产量的14.7%;黑茶45.8万吨,比增3.2万吨,增幅7.4%,占总产量的13.7%;乌龙茶33.3万吨,比增2.15万吨,增幅6.9%,占总产量的10.0%;白茶10.0万吨,比增0.56万吨,增幅6.0%,占总产量的3.0%;黄茶2.3万吨,比增1.0万吨,增幅78.4%,占总产量的0.7%。     产值方面。2023年,全国绿茶产值2060.6亿元,占总产值的62.5%;比增2.4亿元,增幅0.1%。红茶519.7亿元,占总产值的15.8%;比增10.3亿元,增幅2.0%。黑茶310.4亿元,占总产值的9.4%;比增41.8亿元,增幅13.5%。乌龙茶288.5亿元,占总产值的8.7%;比增33.7亿元,增幅11.7%。白茶87.0亿元,占总产值的2.6%;比增9.0亿元,增幅10.4%。黄茶30.5亿元,比增18.7亿元,占总产值比重为0.9%。     (二)产制情况基本稳定     2023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受前一年长江流域夏秋持续高温干旱、当年早春气温偏低影响,全国春茶开采推迟,多省“明前”“雨前”茶减产,名优茶受到较大影响,但春茶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入夏秋季,由于近年来各地不断提升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园管护水平,夏秋茶的采制范围持续扩大,产量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三)突出问题仍待解决     综合来看,主要问题:一是茶园基础设施薄弱,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二是生产成本持续走高;三是茶叶消费端承压加大,产品供需不精准;四是供给侧结构性出现失衡。     二、内销情况     2023年,受消费需求缓慢复苏及销售通路的影响,中国茶叶内销总量基本持平,内销总额小幅回调,总体表现不及预期。     (一)内销总量基本持平     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240.4万吨,比增0.7万吨,增幅0.3%。六大茶类中,内销量占比最大的绿茶和红茶出现小幅下降,其余茶类略有上升。具体来看,绿茶内销量128.9万吨,同比减少1.6%,占总内销量的53.6%;红茶37.9万吨,同比减少0.7%,占总内销量的15.7%;黑茶37.8万吨,同比增长3.7%,占总内销量的15.7%;乌龙茶25.6万吨,同比增长3.2%,占总内销量的10.7%;白茶8.3万吨,同比增长1.6%,占总内销量的3.4%;黄茶1.9万吨,占总内销量的0.8%。     (二)内销总额小幅回调     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额3346.7亿元,同比减少48.5亿元,回调约1.4%。其中,绿茶内销额1978.3亿元,同比减少6.3%,占内销总额的59.1%;红茶560.9亿元,同比减少0.6%,占内销总额的16.8%;黑茶358.6亿元,同比增加11.6%,占内销总额的10.7%;乌龙茶311.0亿元,同比增加9.3%,占总额的9.3%;白茶107.5亿元,同比增长6.9%,占总额的3.2%;黄茶30.4亿元,占内销总额的0.9%。     (三)内销均价总体稳定     受绿茶均价调整影响,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均价出现回调。2023年,绿茶内销均价153.4元/千克,同比降低4.7%;红茶148.1元/千克,微增0.1%;黑茶94.9元/千克,比增7.6%;乌龙茶121.3元/千克,比增5.9%;白茶130.2元/千克,比增5.3%;黄茶157.5元/千克,比增24.4%。     (四)进口茶叶量额微调     2023年,中国进口茶叶3.90万吨,同比减少5.48%;进口额1.46亿美元,同比减少0.27%;均价3.75美元/千克,同比增长6.09%。     1. 分茶类统计     2023年,中国进口红茶和黑茶的数量均有增加;进口红茶、乌龙茶的金额微增;进口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的均价有所上涨。在海关统计列表中,其他花茶和白茶因是首次进入,暂无比较值。     2. 按来源地统计     斯里兰卡以1.21万吨继续稳居榜首,其余依次为印度(6159吨)、布隆迪(3278吨)、缅甸(3110吨)、马拉维(2410吨)、印度尼西亚(2407吨)、越南(2298吨)、肯尼亚(1791吨)、乌干达(1135吨)、卢旺达(1013吨)。     (五)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1. 消费需求低于预期,骨干茶企创新有为     2023年,受整体消费环境与名优春茶产销形势影响,原叶茶内销情况不尽如人意,市场进入阶段性存量竞争期,大多数茶企承受了较大压力。面对新形势、新需求,行业骨干企业主动拥抱变化,在产品宣传、消费场景等领域向Z世代购买者靠拢,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思维、新方向。“颜值、混搭、解压、便捷、社交”成为各茶企研发新品的聚焦点;品牌茶企通过提升门店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国潮、非遗、跨界联名等成为消费新热点。     2. 线下通路逐步恢复,电商板块增量趋缓。     2023年,线下传统销售渠道逐渐修复。其中,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业绩回升最快,相较2019年,店均比增20-40%;城市中的茶叶专业市场、商超卖场及茶馆的业绩回升相对较缓,仅恢复至2019年的60-70%。与此同时,受直播电商板块震荡调整的影响,茶叶电商增速放缓。据中茶协估算,2023年中国茶叶线上交易总额已突破350亿元,但增长率回调至6%。     3.现制茶饮换挡提质,新式茶馆悄然崛起     2023年,新茶饮行业表现出四大特征:     一是产品原料回归茶。由于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使用真茶、真奶、真果等的高品质茶饮产品,因此茶再次成为新茶饮的主角之一,更多的传统名优茶被应用到新茶饮创新产品中。     二是多品牌布局海外。2023年是新茶饮出海的爆发年。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等新茶饮赛道的头部品牌集体出海。     三是资本进一步降温。随着品类红利渐失和品牌梯队的日渐稳定,新茶饮赛道的投融资事件逐渐减少。在国内融资遇冷的大形势下,在境外申请IPO已成为行业趋势。     四是新中式茶馆崛起。扎堆喝茶结合疗愈养生等内容,让新中式茶馆成为年轻人的新型社交方式。2023年,新中式茶馆赛道上不仅聚集了隐溪茶馆、煮叶、tea'stone、CGV T SPAC茶间·茶馆、开吉茶馆等品牌,还吸引了茶颜悦色、奈雪的茶、喜茶相继开出新中式茶馆。     三、外销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75万吨,同比减少2.06%;出口额17.39亿美元,同比减少16.49%;均价4.73美元/千克,同比减少14.74%。     (一)出口茶类统计     在出口量方面,绿茶仍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绝对优势品类,占比84.18%;茶类中,乌龙茶和黑茶有所增长,其余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红茶降幅最大,达12.62%。在出口额方面,所有品类均有下降,普洱茶降幅最大,达56.47%。出口均价方面,白茶单价最高,为25.24美元/千克;传统茶类的均价全部下调,黑茶降幅最大,达51.48%。     (二)出口省份统计     2023年,全国共有6个省份的茶叶出口总量超过万吨,分别是浙江省15.03万吨,比减2.3%,占比40.9%;安徽省6.73万吨,比增8.4%,占比18.3%;湖南省4.22万吨,比减11.5%,占比11.5%;福建省2.89万吨,比减9.3%,占比7.9%;湖北省2.42万吨,比减1.4%,占比6.6%;江西省1.31万吨,比减6.6%,占比3.6%。     全国共有5个省份出口额超亿美元。其中,浙江省4.64亿美元,比减3.95%,占比26.7%;福建省3.06亿美元,比减42.49%,占比17.6%;安徽省2.50亿美元,比增2.08%,占比14.4%;湖北省1.95亿美元,比减2.12%,占比11.2%;湖南省1.16亿美元,比减16.99%,占比6.7%。     均价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贵州、福建两省居前两位;其余省份的茶叶出口均价均低于10美元/千克。     (三)目的国别统计     2023年,中国茶叶共销往13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超万吨的目的地共计10个,摩洛哥继续排名第一位。出口额超亿美元的目的地共计4个,中国香港居首。     (四)市场情况     2023年,全球茶叶产销格局基本稳定,但囿于世界经济以及全球茶叶总体产大于销的局面,国际茶市景气度仍未好转。中国茶叶出口量在连续两年创出历史新高后,出现适度缩量回调;但出口均价连续两年下降10%以上,并拖累出口总额连续下降10%左右。综合来看,出口形势欠佳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二是贸易成本增加,风险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     四、相关建议     (一)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产区政府要严控新增茶园,促进茶园提质增效,提升稳定生产能力;推动茶机具大规模“以旧换新”;出台茶旅发展专项支持政策,鼓励发展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规范茶叶营销活动,鼓励茶企加大科技创新转化力度。要因地制宜,探索茶产业发展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久久为功;研究制定地方法规、条例等措施,引导茶产业绿色发展;要促进茶产业规范经营;挖掘新质生产力,探索未来发展路径。     (二)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复兴国内市场     政府部门应出台实质性政策,推动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新场景的打造;支持茶知识、茶文化的普及传播,规范茶文化传播中心的线上线下建设,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商业活动及国际茶事活动;支持与茶相关的服务业态发展;鼓励茶业电商有序发展;扶持茶企拓展数字经济新渠道、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创新运作模式,拓展数字服务及延伸服务。     (三)文化引领精准扶持,持续推进海外拓展     政府应给予新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支持中国茶扩大茶文化、茶生活方式的宣传推广和品牌打造;发挥税收导向与积聚能力,加速培育国际品牌;加强与国际组织的沟通协调与互利合作,顺畅国际贸易关系;鼓励品牌茶企及新茶饮企业在海外开设特色体验店和连锁店;支持企业探索和建设境外茶叶交易中心;发挥行业组织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精准对接国际市场;打造中国茶品牌的统一形象,提高诚信度、知名度、美誉度。     (四)坚定信心转变观念,强基固本顺势而上     中国茶产业当前已进入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广大企业应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发展定力,保持清醒头脑,发挥自身所长,适应时代变化。应把握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多着眼于消费增量,发力在消费需求和场景。应在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经营能力及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同时,更加重视和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相互赋能。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微信号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修订后的新版《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将于2024年10月12日正式实施。 新版《检验规则》修订了定量包装商品的定义:“定量包装商品是指以销售为目的,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体积、长度、面积、计数标注等标识内容的预包装商品。药品、危险化学品除外。优化了计量检验抽样方案,采用科学的抽样和检验方法,使抽样检验置信概率达到99.5%,从而保证净含量计量检验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地体现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对净含量标注中的数字部分,推荐不超过3位有效数字,引导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清晰的净含量信息,明确规定净含量标注“应清晰可见,商品包装主展示面或商品标签的显著位置,与商品包装的背景底色有明显区别”。增加“介质”“包装材料”概念与定义。介质是非天然地存在于商品之中,且和商品内容物一起放入包装内的液体或气体。这些液体或气体的作用是用来容纳、保护、保存商品内容物。天然地存在于商品内容物之中的液体不属于介质。包装材料是在商品内容物使用(或食用)后,预期被抛弃的所有包装物。天然地与商品内容物生长在一起的皮、核或壳不属于包装材料。例如:核桃的壳、西梅的核等,不属于包装材料。明确“介质”“包装材料”的定义,可使检验人员、企业和消费者清晰地理解皮重的概念(皮重是指除去商品内容物后的所有包装材料的重量),有利于统一对《检验规则》检验方法的理解,减少误解。另外对误导性定量包装商品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定量包装商品不应当以误导或欺骗消费者的方式进行构造或填充。 来源:央视新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信息检索
专题信息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