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 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 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内新闻
    明年下半年向所有食品企业推行“主动报告制度” 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现场会。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透露,从本月开始,先行在乳制品生产企业中试行企业主动报告制度,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的过程中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必须做的事。自明年下半年开始,这一制度将向所有食品生产企业推行。 据悉,企业公开承诺,主动报告后,其内容将“晒”在网上。如果不如实报告怎么办?蒲长城表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了问题,企业的诚信一目了然,质监部门也将对其进行处罚。 要做到有效的主动报告,他认为企业还必须建立电子信息记录系统。“比如索票索证了,那么要拿出详实的记录,这也是为报告的内容提供支撑。”蒲长城表示,可以不定期报告,但最长不能超过半年。 ■相关新闻 江苏给食品分类重点监管乳制品 江苏省质监局局长靳道强表示,江苏实施了食品三分监管制度,首创食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模式,提高了监管效能。 “食品三分监管侧重发现和排除食品安全风险。”省质监局副局长张亚青介绍,为此将28大类食品按风险程度分为高、中、低风险三类。比如把乳制品、肉制品、特殊膳食食品等作为高风险食品进行重点监管。 据悉,江苏共有48家乳制品企业。“三聚氰胺”事件后,省质监局加强监管查处力度,今年上半年抽查的28000多批次中均未发现违规违法行为。
   《通知》对贯彻落实相关重点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加快现行食品相关标准清理整合进程,到2015年建立基本符合我国国情、与产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相适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同时,进一步完善标准管理体制,改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制度和工作程序。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抓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和标准跟踪评价工作。 二是加快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到"十二五"末期建立起覆盖省、市(地)、县三级并逐步延伸到社区、乡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范围覆盖到所有县级行政区域,每个县级行政区域至少设置一个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实施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立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和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托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报告体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利用现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网络资源,健全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和报告体系。加强国家级、区域性和省级评估技术支撑机构建设,充实专业技术力量。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要加快软硬件建设。 三是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准备与处置工作。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完善本级本部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辖区内相关医疗卫生机构事故应急工作职责,加强事故流行病学调查与应急专家队伍建设。强化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医疗机构应急救治队伍标准化配备,强化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加强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好相关医疗救治工作。 四是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信息和宣传工作。对涉及本地的地区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迅速进行调查处置,及时公布结果。对于涉及其他地区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应对,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要求执行。在依法公布食品安全标准、风险评估预警等信息的同时,同步开展相应解疑释惑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科普教育,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和客观准确报道,加大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2012年8月10~13日,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多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均获得原则性通过,进入报批环节。其中修订标准包括《冷热饮机》、《房间空气调节器电子控制器》、《房间空气调节器用管路件及连接管》、《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用门密封条》、《家用和类似用途制冷器具用门封磁条》、《家用和类似用途的风扇型PTCR发热器》等,《家用微波炉再生利用要求》、《家用电热水器再生利用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电暖风干衣机》、《具有深冷功能的家用制冷器具》等为首次制定的标准。
    2012年9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敦促欧盟拿出政治意愿,抓住机遇,解决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温家宝就中欧未来合作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探讨开展中欧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在交通、电力、通讯等领域开展大规模合作;加强金融合作,中方欢迎欧洲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     温家宝还表达了对光伏争端的关切:“欧方最近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立案,希望这件事能够通过对话协商得到妥善解决。”     贸易摩擦不断     长久以来,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一直被视为“典范”。中欧双方建交已有37年之久,双方贸易额从1978年的40亿欧元增长到2011年的4280亿欧元。     目前,欧盟已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地,中国则是排名美国之后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洲是对华直接投资的五大来源之一,欧洲国家对华投资在2011年达到了178亿欧元。而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对欧投资已经飙升至2011年的31亿欧元。     但近年来,中欧贸易与中美一样,问题凸显。     9月6日,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发起反倾销调查。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11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遍访德国、法国以及欧盟总部,就中欧光伏产品贸易问题进行磋商。9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崇泉此行“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成效”。     此外,中欧间还有另一个引人关注的摩擦——欧盟要求使用欧盟境内机场的航空公司支付碳排放税。中国曾声明,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没有政府允许的前提下不应支付任何附加费用。     欧盟搁置电信争端     欧盟此前告知成员国,收集到了足够的确凿证据证明华为和中兴通讯从不当的政府补贴中获益,从而以低价方式向欧洲市场“倾销”产品。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将是欧盟对中国提起最大的贸易诉讼之一,也是欧盟首次主动立案进行贸易调查,有别于以往贸易申诉,此次涉及一个具有巨大商业和战略价值的尖端行业。     最近有官员援引德古赫特的话称,这种案件需收集更有利证据才能推进。欧委会否认了上述“搁置”与温家宝的访问有关。     “继续通过适当渠道参与解决欧债问题”     中国对欧债的态度,是欧盟需要权衡的关键问题。法新社称,欧盟希望中国能从其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拿出部分来购买欧盟债券。早在今年8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温家宝就已经表示,中方愿在充分考虑风险防控的前提下,继续投资于欧元区国债市场。     温家宝在此次中欧工商峰会上重申,中国是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将继续通过适当渠道参与解决欧债问题。     据欧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中欧双方昨日签署了包括科技、反垄断、低碳及可持续发展合作在内的多项合作协议,并公布了48项对话成果,涵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济贸易投资、双边合作、和平安全和全球问题共五大领域。
    上个月,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在北京随机购买了立顿袋泡茶,品种分别为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随后,这4种袋泡茶被送往具有国家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根据检测报告,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立顿铁观音还有被禁用的三氯杀螨醇;立顿绿茶则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茶树上使用的硫丹。报告显示,这几份随机送检的立顿茶品共含有17种不同的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上的农药残留多达13种,茉莉花茶中亦含有9种农药残留。这17种农药中,有7种农药是欧盟未批准使用的。而硫丹、三氯杀螨醇和联苯菊酯等农药,已被证明会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儿健康。 针对“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报告,立顿茶品生产商联合利华则表示:“我们注意到绿色和平组织于今日发布了关于立顿的报告。对此联合利华中国郑重声明:作为负责任的跨国公司,联合利华中国一贯坚持高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我们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 “绿色和平”组织说立顿茶品含有国家禁止使用在茶树上的农药,立顿茶商则回应说其产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不论是“绿色和平”组织还是立顿茶商,所指“国家”都应该是中国。不过,在“绿色和平”组织的“国家标准”和立顿茶商的“国家标准”的冲突中,对此有发言权的政府部门支持哪一方,这其实是不用设问的一个问题。 对国内品牌的产品,权威部门有关“合格”的回应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因为“合格”的结论可以使相关问题“一了百了”,而“不合格”的判断,则要带来很多问责的麻烦和后果。或曰,“国家标准”不是白纸黑字公布出来的吗?的确如此。但是,这个标准,是普通消费者自己难以检测和验证的。即使如“绿色和平”组织那样的公益性环保组织以公益名义进行的检测,也常常会引来权威部门有关检测机构是否“合格”的质疑。
    卫生部今天上午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拟自标准正式发布后6个月施行。据悉,这是我国首次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卫生部表示,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组充分梳理分析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清理完善,优先解决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行业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间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并参考分析了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标准及其规定制定了这一标准。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对健康造成实际或潜在危害的证据,原料中致病菌状况,加工过程对致病菌状况的影响,贮藏、销售和食用过程中致病菌状况的变化,食品的消费人群,致病菌指标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等因素。 本次标准制定中梳理分析的标准共计562项,其中国家标准140项,其他标准422项。 标准提出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几种主要致病菌在肉制品、水产制品、粮谷类制品、即食加工果蔬、饮料及冷冻饮品类多类食品中的限量要求。 其中,公众比较熟悉的沙门氏菌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值均为0,也就是说,样品中不得检出这类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则均为100 CFU/g。 去年,包括三全、思念、湾仔码头等在内的国内知名速冻食品品牌产品,纷纷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随后,卫生部公布了速冻食品新国标,在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将由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4日介绍,中秋国庆节日期间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将加强对月饼、粮油、肉、禽、蛋、菜、奶等食品类价格的监测和监管。重点检查销售月饼的厂家、商场、宾馆、酒店是否依法明码标价,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牟取暴利等价格违法行为。 另外,各级价格部门将加强对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巡查,督促粮油经营者规范价格行为,严肃查处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以及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粮油市场价格秩序。 民航、铁路、公路、水路客运和城市公交、出租车等交通运输价格也被列为节日期间监管重点之一。
    中国汽车产业在俄罗斯市场的成绩斐然,市场份额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尽管业界对于俄罗斯市场的前景并不看好,但并没有阻挡中国汽车在俄逆势上扬的发展轨迹。     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扩大其在俄罗斯市场的规模。最近在莫斯科2012年国际汽车沙龙上,中国汽车制造商展得到了俄罗斯市场新一轮认可。中国一汽、吉利和力帆公司都展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此外,尽管2012年在俄罗斯市场的悲观预测,中国品牌依然显示出了优异的成绩。2012年第一季度在俄罗斯中国汽车销量同比 2011年增加了88%。据Avtostat分析机构在今年第一季度显示,俄罗斯购买了14916辆中国汽车。相比之下,去年这类车辆的销售量达 7937辆。期间汽车市场的增长达 19%,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份额从2011年第一季度的1.6%增至到2012年的2.6%。中国制造的汽车在俄罗斯的南部,包括北高加索地区的最受欢迎。在莫斯科,中国汽车约占市场份额的 1.5%。     到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中国品牌是力帆汽车。在 2012年第一季度俄罗斯人购买了4545辆。第二位是奇瑞:这个品牌在俄罗斯售出3402辆。第三位和第四位的分别是吉利和长城,销量为2766辆和2733辆。
 日前卫生部发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3项卫生行业标准。其中,《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为推荐性标准。 以上标准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2006年印发的《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卫监督发〔2006〕53号)、《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监督发〔2006〕58号)同时废止。
    近日,记者从国家认监委获悉,到目前为止,我国HACCP有效认证证书14100张、获证食品企业8500余家;共有5500家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了检验检疫机构的官方验证,其中获得国外注册企业6200家/次。  HACCP是英文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缩写,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有别于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HACCP是对可能发生在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危害进行评估,进而采取控制的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通过对原料、各生产工序中影响产品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各种危害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并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将危害预防、消除或降低到消费者可接受水平,以确保食品加工者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动HACCP的应用,国家认监委从2002年开始,已举办了10届全国性的HACCP应用与认证研讨会,受到业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近日,第十届全国HACCP应用与认证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会议旨在帮助指导我国食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意识,树立预防为主、系统管理的理念,探讨和解决在HACCP体系建立、实施、验证与认证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此次研讨会介绍了国内外HACCP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HACCP在我国各类食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并对HACCP认证和监管过程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信息检索
专题信息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