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 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 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内新闻
5月10日,省质监局邀请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法制办、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省监察厅、省经信委,省政府公开办、省安监局、省盐务局、省农业厅、省住建厅等单位召开了四川省地方标准《行政权力事项编码规则》研讨会。四川省质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动楚出席会议并讲话。 雷动楚指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的重要举措。我省拟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省省级部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三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权力清单”运行工作,副省长魏宏亲自到会作重要指示,于伟秘书长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安排。省政府法制办也多次召开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工作会议,对清理规范工作进行研究讨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中,各行政机关要实现统一、规范的数据存储、交换和管理,需要有规范的信息编码规则作为基础,以支持各行政机关内部运行系统建设,实现各行政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换及共享。因而,行政权力事项的编码工作在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省质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省标准化院在短时间内制订了地方标准《四川省行政权力事项编码规则》。该《编码规则》体现起点高、要求严、约束性和前瞻性强四大特性。他希望各厅局继续关心《编码规则》制订工作,将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省局。他要求省标准化院要认真梳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在《编码规则》中充分考虑和修改吸收。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厅局的交流、沟通、探讨,要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吸取意见,不断修改和完善《编码规则》,为我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权力事项编码规则。     各厅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编码规则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省质监局法规处处长王德阳介绍了行政权力事项编码规则的基本情况,省标准化院介绍了《编码规则》编制过程和主要内容。
    10月25日,《四川省标准化专家信息查询系统》软件功能修改通过验收。本次增加了“专家可选择多个专标委”和“按单位名称查询专家信息”等功能。以使标准化专家库更具可操作性,更加适应我省标准化工作发展需要。     《四川省标准化专家信息查询系统》于2009年建成,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和逐步地修改完善,将更好地为全省标准化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持,对加快我省技术标准战略实施,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专家团队保障。
    2012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通过2012第73号法律公告发布了一项全新的食物中残余除害剂管理制度——《食物内残余除害剂规例》(下简称“规例”),将于2014年8月1日生效。规例为进口或在香港生产消费的所有食品中所有可能的除害剂残留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三种类型:(1)豁免物质,无需规管。共78种/类;(2)具体限量标准,共7000余条。食品中除害剂含量超过该标准即违规;(3)如果食品中残留的除害剂既非豁免物质,也无具体限量标准,则任何水品的残留均属违规,除非能证明该残留不会产生危害。进口、生产、交易违规食品的人员将被处于5万元罚款及6个月监禁。此外,对于加工食品及由多种食品成分组成的混合食品,规例也做了具体规定。
    中国-韩国自贸区首轮谈判于5月14日在北京举行。此轮谈判中方由商务部牵头,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农业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参与。韩方由外交通商部牵头了谈判。     双方高度评价了此次谈判的重要意义,确立了双边互信、利益兼顾、高效务实的谈判原则,讨论了谈判的领域和范围,设立了谈判工作机制,并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非关税壁垒等各自感兴趣的领域发表了意见。双方表示要先易后难,共同推动谈判取得进展。下轮谈判将于7月初在韩国举行。
 经过4个月的过渡期,从7月1日起,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全面实施,消费者购买有机产品时要认准认证标志、编号等,还可凭编号在网上查询产品的真伪。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7月1日之后出厂销售的有机产品将统一加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含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唯一编号(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标识)。有机码是国家认监委根据获证企业的产品数量和类别定额控制发放的,相当于该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可以根据编号在“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 (http://food.cnca.cn)上查询产品的真伪及对应的每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获证产品和生产企业。截止到6月27日,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累计上传有机产品标志数约1.4亿枚。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与信息系统查询的内容不一致的,可联系认证机构核实或拨打12365、12315向质检、工商部门投诉、举报。  国家认监委有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目前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有机产品,必须通过我国的有机产品认证,并按照上述要求规范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识、有机码等标识。只有欧盟或某个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标识而没获得我国有机产品认证标识的产品,不得在我国内地市场以有机产品的身份进行销售。
    新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10)将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新标准更加关注纺织产品的安全性,从而对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健康环保成为纺织服装行业的大势所趋。     GB18401从2005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有效保护我国纺织消费者的健康、规范纺织产品市场以及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整体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2003版标准相比,2010版新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大方面的修改:     一、标准适用范围除保留原有的服用和装饰用纺织产品外,新增了家用纺织产品;不属于本标准范围的纺织产品目录从10类增加至13类,新增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箱包、背提包、鞋、伞和地毯;婴幼儿的定义从24个月以内改为36个月及以下。     二、理化指标中禁用偶氮染料新增了“4-氨基偶氮苯”,达到24种;将直接接触皮肤纺织产品PH值的范围从4.0~7.5修改为4.0~8.5;规定了耐唾液色牢度仅考核婴幼儿纺织产品,窗帘等悬挂类装饰产品不考核耐汗渍色牢度,本色及漂白产品和扎染、蜡染等传统的手工着色产品不考核染色牢度;并增加了染色牢度、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试验的取样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日前发布,决定要求,建设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索证验票、购销台账记录等各项管理制度。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和相应的经营单位要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保证必要的食品安全投入,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条件。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向社会公布本单位食品安全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及时。进一步健全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先培训后上岗并由单位组织定期培训,单位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要统一接受培训。  落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安全主管人员对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逐级落实责任,加强全员、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食品交易场所开办者、食品展销会等集中交易活动举办者、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等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对违法违规企业,依法从严追究其负责人的责任,对被吊销证照企业的有关责任人,依法实行行业禁入。  落实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处置及经济赔偿责任  食品生产经营者要严格落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召回和下架退市制度,并及时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处置情况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对未执行主动召回、下架退市制度,或未及时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措施的,监管部门要责令其限期执行;拒不执行的,要加大处罚力度,直至停产停业整改、吊销证照。  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并执行临近保质期食品的消费提示制度,严禁更换包装和日期再行销售。食品生产经营者因食品安全问题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  加快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加大对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治理力度,积极开展守法经营宣传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打造信誉品牌,培育诚信文化。加快建立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完善执法检查记录,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  建设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信息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并与金融机构、证券监管等部门实现共享,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为诚信者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摘要:卫生部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2012-2015)》,提出多项2015年将达到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烟率降低到25%以下;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等。卫生部称,为推进规划实施,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力度,今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去年增长近1倍。     昨天,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进展情况。目前我国有2.6亿慢性病患者,目前慢性病导致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性病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卫生部公布的一组数字说明慢性病事态严峻:据统计,目前慢性病导致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是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  有关专家介绍,我国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因慢性病过早死亡占早死总人数的75%。我国现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80%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未来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一到两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以上。  就此,卫生部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2012-2015)》,提出多项2015年将达到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下降到9克以下;成年人吸烟率降低到25%以下;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不超过8%等。卫生部称,为推进规划实施,中央财政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力度,今年医改重大专项慢性病防控项目中央财政投入资金较去年增长近1倍。  
    摘要:旧国标大限已过,新国标再缓三年。在使用了27年之久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 B5749-1985)按计划本月1日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之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和卫生部部长陈竺先后宣称,根据各地落实新国标106项指标的时间表,国家只强制要求到2015年各省(区、市)和省会城市106项指标要实行全覆盖。  从2007年新国标正式公布,到2012年过渡期结束得悄无声息,再到另加3年缓冲期的出人意料,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一拖再拖。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千亿改造费难产问题必须解决,目前这种仅靠水价和地方政府改善水质环境的情况难以持久,单纯靠企业的市场化运营似乎也难以为继,最终还得寄望于中央财政拨款。  仍有超两成末梢水不达标  “目前水源地水质状况不容乐观,约35.7亿立方米水源水质不达标,占总供水量的11 .4%,且供水水质不达标问题突出。按新国标进行评价,供水厂出厂水水样达标率为83%,设市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样达标率为79 .6%.”杜鹰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时提供的数据显示,有17%的供水厂出水不达标,20.4%的末梢水不达标。  记者了解到,按照今年被披露的住建部水质中心2009年城市自来水水质普查数据,当年水质普查合格率仅为58.2%,2011年83%的成绩与之相比已有大幅改善。但中国饮用水水质水平的目标是与欧盟持平,即末梢水可直接饮用,显然超1/5的末梢水依然存在问题,至今包括北京在内无一大中型城市做出直饮承诺,让整体水质再成关注焦点。  “新标相对旧标而言,规定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也改变了此前无机污染物检测项目居多,有机污染物、农药涉及较少,且没有藻毒素等微生物指标的情况。”业内人士王鹏表示,新标首次对无机物亚硝酸盐、有机物溴酸盐等物质标准值作出规定,还在水处理工艺上重新考虑安全加氯的影响,增加了相关检测项目。  专家建议中央投资管网建设  正是这新增的70项指标成为水厂的大考验,设备更新费和大量的检测费用令相当多企业挥汗如雨,也成为新标一延再延,从2007年调整至2015年的原因。  按照发改委和住建部统计,目前国内城市自来水厂有30%是亏损的,与水费附加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也不到位,全国约25%的污水处理厂在运转中也是亏损的。似乎是为了直接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启动水价调整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平均约有30%的涨幅。“单纯上调水价只是水资源价格改革的一个侧面,改革的最终方向是促使行业由目前的低质低价走向优质优价。”王鹏表示,类似此前广州市价格成本调查队对广州市自来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的供水成本监审,发现每吨自来水成本被自来水公司多报了0 .35元,虚高17.26%的事件无疑会令公众对行业产生质疑。  而在广西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秘书长周曦看来,既然供水行业被定位为微利行业,政府财政就应该把管网等建设成本承担起来,而不是转嫁给企业或居民,“比较好的配置是中央投资占80%,地方政府和企业占20%”
 为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化妆品快速检测方法, 进一步提高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能力,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组织指定了《保健食品化妆品快速检测方法认定指南》,该指南已经于2012年6月27日印发并于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保健食品化妆品快速检测方法认定指南》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相关项目现场初步筛查,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可移动等特点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来源有2个方面,一是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推荐,二是向社会公开征集,包括相关检测机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相关团体和个人。指南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保健食品、化妆品快速检测方法的认定所遵循的程序,其他内容包括认定原则、申报条件、申报资料及要求、验证与确证和修订与废止等共计大章、十九条。
信息检索
专题信息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