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 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 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内新闻
4月16日,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测院”)与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召开标准化工作座谈会。中测院院长周传军、副院长李怀平,省标准院院长林涛及双方有关专家参加座谈。 会上,周传军详细介绍了中测院在标准化领域的工作成果和经验。他强调,标准和计量密不可分,双方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就标准化研究、标准制修订、人才培养、NQI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形成长效机制,特别是在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双方要结合我省六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积极探索氢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标准制修订,促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推动技术创新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林涛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测院的合作,充分发挥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作用,共同为我省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标准化力量。 通过互动交流,两院加深相互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总体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3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758.1亿美元,同比下降7.4%。其中,出口230.9亿美元,同比下降1.2%;进口527.2亿美元,同比下降9.9%;贸易逆差296.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5.7%。     3月当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50.3亿美元,同比下降14.3%。其中,出口82.6亿美元,同比下降7.8%;进口167.7亿美元,同比下降17.2%;贸易逆差8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4.7%。     重点出口农产品     水产品:累计出口数量90.9万吨,同比增长7.7%,出口金额44.2亿美元,同比下降8.3%。     粮食:累计出口数量44.1万吨,同比增长5.1%,出口金额3.4亿美元,同比下降1.5%。     重点进口农产品     肉类(包括杂碎):累计进口数量167.9万吨,同比下降13.9%,进口金额59.9亿美元,同比下降17.9%。     干鲜瓜果及坚果:累计进口数量211.4万吨,同比增长12.6%,进口金额52.8亿美元,同比增长15%。     粮食:累计进口数量3,841.6万吨,同比增长5.1%,进口金额165.6亿美元,同比下降17.3%。其中,大豆累计进口数量1,857.7万吨,同比下降10.8%,进口金额104.4亿美元,同比下降24.8%。     食用植物油:累计进口数量180.9万吨,同比下降19.2%,进口金额17.9亿美元,同比下降33.3%。         来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微信号
  2023年,中国茶产业在“三茶”统筹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应对有效内需不足、外需较弱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顺势而为、优化调整,确保了基本盘的稳定。年内,过度包装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各地茶事活动精彩纷呈,新中式茶饮产业持续高歌猛进并谋划海外布局,澜沧古茶在港股挂牌为传统原叶茶产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非遗”“国潮”“调饮”等消费新热点也持续显现。与此同时,茶文化、茶科技对提振产业给予了有力支撑——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入选世界遗产,文旅部启动“茶和天下·雅集”,以及“茶·世界:茶文化特展”“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等展示活动的举办,为巩固中国茶的国际地位、坚定国人的文化自信上分加码;由中国科学家团队主导的国际标准ISO 20715:2023《茶叶分类》于4月正式发布,预计将于2028年在世界海关协调制度中正式应用,为国际贸易中的中国茶提供了重大支持和广阔空间。     为客观展示2023年中国茶叶产销情况,持续推进中国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发布《2023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报告》。     一、生产情况     2023年,全国茶叶生产克服旱涝天气等不利影响,茶叶种植面积及产量、产值稳定增长,绿色低碳转型、技术集成示范持续推进,产业路径多元化、产业链细分化的趋势明显。多地实现“单季茶”向“三季茶”扩容。各产区高度重视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茶事活动空前兴盛,持续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一)主要指标温和上涨     1. 茶园面积缓增可控     近年来,各地重视控制茶园面积规模增长,新增茶园的面积增幅持续收窄。2023年全国茶园面积5149.76万亩,同比增加154.36万亩,增幅3.09%。全国已开采茶园面积为4650.16万亩,同比增加110.27万亩。全国目前仍有499.6万亩新茶园未开采。     2. 茶叶产量稳定增长     受干旱气候影响,2023年全国早春茶略有减产,但春茶季后期以及夏秋茶产量的明显提升带动了全年茶叶产量持续增长。据统计,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33.95万吨,同比增长15.8万吨,增幅4.98%。     3.农业产值同步提升     2023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为3296.68亿元,同比增加116.01亿元,增幅3.65%。     4. 茶类结构基本稳定     产量方面。2023年,全国绿茶产量193.4万吨,比增8.0万吨,增幅4.3%,占总产量的57.9%;红茶49.1万吨,比增0.9万吨,增幅1.9%,占总产量的14.7%;黑茶45.8万吨,比增3.2万吨,增幅7.4%,占总产量的13.7%;乌龙茶33.3万吨,比增2.15万吨,增幅6.9%,占总产量的10.0%;白茶10.0万吨,比增0.56万吨,增幅6.0%,占总产量的3.0%;黄茶2.3万吨,比增1.0万吨,增幅78.4%,占总产量的0.7%。     产值方面。2023年,全国绿茶产值2060.6亿元,占总产值的62.5%;比增2.4亿元,增幅0.1%。红茶519.7亿元,占总产值的15.8%;比增10.3亿元,增幅2.0%。黑茶310.4亿元,占总产值的9.4%;比增41.8亿元,增幅13.5%。乌龙茶288.5亿元,占总产值的8.7%;比增33.7亿元,增幅11.7%。白茶87.0亿元,占总产值的2.6%;比增9.0亿元,增幅10.4%。黄茶30.5亿元,比增18.7亿元,占总产值比重为0.9%。     (二)产制情况基本稳定     2023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受前一年长江流域夏秋持续高温干旱、当年早春气温偏低影响,全国春茶开采推迟,多省“明前”“雨前”茶减产,名优茶受到较大影响,但春茶总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入夏秋季,由于近年来各地不断提升茶叶加工技术和茶园管护水平,夏秋茶的采制范围持续扩大,产量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三)突出问题仍待解决     综合来看,主要问题:一是茶园基础设施薄弱,受气象灾害影响较大;二是生产成本持续走高;三是茶叶消费端承压加大,产品供需不精准;四是供给侧结构性出现失衡。     二、内销情况     2023年,受消费需求缓慢复苏及销售通路的影响,中国茶叶内销总量基本持平,内销总额小幅回调,总体表现不及预期。     (一)内销总量基本持平     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量240.4万吨,比增0.7万吨,增幅0.3%。六大茶类中,内销量占比最大的绿茶和红茶出现小幅下降,其余茶类略有上升。具体来看,绿茶内销量128.9万吨,同比减少1.6%,占总内销量的53.6%;红茶37.9万吨,同比减少0.7%,占总内销量的15.7%;黑茶37.8万吨,同比增长3.7%,占总内销量的15.7%;乌龙茶25.6万吨,同比增长3.2%,占总内销量的10.7%;白茶8.3万吨,同比增长1.6%,占总内销量的3.4%;黄茶1.9万吨,占总内销量的0.8%。     (二)内销总额小幅回调     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总额3346.7亿元,同比减少48.5亿元,回调约1.4%。其中,绿茶内销额1978.3亿元,同比减少6.3%,占内销总额的59.1%;红茶560.9亿元,同比减少0.6%,占内销总额的16.8%;黑茶358.6亿元,同比增加11.6%,占内销总额的10.7%;乌龙茶311.0亿元,同比增加9.3%,占总额的9.3%;白茶107.5亿元,同比增长6.9%,占总额的3.2%;黄茶30.4亿元,占内销总额的0.9%。     (三)内销均价总体稳定     受绿茶均价调整影响,2023年全国茶叶内销均价出现回调。2023年,绿茶内销均价153.4元/千克,同比降低4.7%;红茶148.1元/千克,微增0.1%;黑茶94.9元/千克,比增7.6%;乌龙茶121.3元/千克,比增5.9%;白茶130.2元/千克,比增5.3%;黄茶157.5元/千克,比增24.4%。     (四)进口茶叶量额微调     2023年,中国进口茶叶3.90万吨,同比减少5.48%;进口额1.46亿美元,同比减少0.27%;均价3.75美元/千克,同比增长6.09%。     1. 分茶类统计     2023年,中国进口红茶和黑茶的数量均有增加;进口红茶、乌龙茶的金额微增;进口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的均价有所上涨。在海关统计列表中,其他花茶和白茶因是首次进入,暂无比较值。     2. 按来源地统计     斯里兰卡以1.21万吨继续稳居榜首,其余依次为印度(6159吨)、布隆迪(3278吨)、缅甸(3110吨)、马拉维(2410吨)、印度尼西亚(2407吨)、越南(2298吨)、肯尼亚(1791吨)、乌干达(1135吨)、卢旺达(1013吨)。     (五)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1. 消费需求低于预期,骨干茶企创新有为     2023年,受整体消费环境与名优春茶产销形势影响,原叶茶内销情况不尽如人意,市场进入阶段性存量竞争期,大多数茶企承受了较大压力。面对新形势、新需求,行业骨干企业主动拥抱变化,在产品宣传、消费场景等领域向Z世代购买者靠拢,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思维、新方向。“颜值、混搭、解压、便捷、社交”成为各茶企研发新品的聚焦点;品牌茶企通过提升门店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国潮、非遗、跨界联名等成为消费新热点。     2. 线下通路逐步恢复,电商板块增量趋缓。     2023年,线下传统销售渠道逐渐修复。其中,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业绩回升最快,相较2019年,店均比增20-40%;城市中的茶叶专业市场、商超卖场及茶馆的业绩回升相对较缓,仅恢复至2019年的60-70%。与此同时,受直播电商板块震荡调整的影响,茶叶电商增速放缓。据中茶协估算,2023年中国茶叶线上交易总额已突破350亿元,但增长率回调至6%。     3.现制茶饮换挡提质,新式茶馆悄然崛起     2023年,新茶饮行业表现出四大特征:     一是产品原料回归茶。由于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使用真茶、真奶、真果等的高品质茶饮产品,因此茶再次成为新茶饮的主角之一,更多的传统名优茶被应用到新茶饮创新产品中。     二是多品牌布局海外。2023年是新茶饮出海的爆发年。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等新茶饮赛道的头部品牌集体出海。     三是资本进一步降温。随着品类红利渐失和品牌梯队的日渐稳定,新茶饮赛道的投融资事件逐渐减少。在国内融资遇冷的大形势下,在境外申请IPO已成为行业趋势。     四是新中式茶馆崛起。扎堆喝茶结合疗愈养生等内容,让新中式茶馆成为年轻人的新型社交方式。2023年,新中式茶馆赛道上不仅聚集了隐溪茶馆、煮叶、tea'stone、CGV T SPAC茶间·茶馆、开吉茶馆等品牌,还吸引了茶颜悦色、奈雪的茶、喜茶相继开出新中式茶馆。     三、外销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36.75万吨,同比减少2.06%;出口额17.39亿美元,同比减少16.49%;均价4.73美元/千克,同比减少14.74%。     (一)出口茶类统计     在出口量方面,绿茶仍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绝对优势品类,占比84.18%;茶类中,乌龙茶和黑茶有所增长,其余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红茶降幅最大,达12.62%。在出口额方面,所有品类均有下降,普洱茶降幅最大,达56.47%。出口均价方面,白茶单价最高,为25.24美元/千克;传统茶类的均价全部下调,黑茶降幅最大,达51.48%。     (二)出口省份统计     2023年,全国共有6个省份的茶叶出口总量超过万吨,分别是浙江省15.03万吨,比减2.3%,占比40.9%;安徽省6.73万吨,比增8.4%,占比18.3%;湖南省4.22万吨,比减11.5%,占比11.5%;福建省2.89万吨,比减9.3%,占比7.9%;湖北省2.42万吨,比减1.4%,占比6.6%;江西省1.31万吨,比减6.6%,占比3.6%。     全国共有5个省份出口额超亿美元。其中,浙江省4.64亿美元,比减3.95%,占比26.7%;福建省3.06亿美元,比减42.49%,占比17.6%;安徽省2.50亿美元,比增2.08%,占比14.4%;湖北省1.95亿美元,比减2.12%,占比11.2%;湖南省1.16亿美元,比减16.99%,占比6.7%。     均价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贵州、福建两省居前两位;其余省份的茶叶出口均价均低于10美元/千克。     (三)目的国别统计     2023年,中国茶叶共销往13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超万吨的目的地共计10个,摩洛哥继续排名第一位。出口额超亿美元的目的地共计4个,中国香港居首。     (四)市场情况     2023年,全球茶叶产销格局基本稳定,但囿于世界经济以及全球茶叶总体产大于销的局面,国际茶市景气度仍未好转。中国茶叶出口量在连续两年创出历史新高后,出现适度缩量回调;但出口均价连续两年下降10%以上,并拖累出口总额连续下降10%左右。综合来看,出口形势欠佳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二是贸易成本增加,风险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     四、相关建议     (一)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     产区政府要严控新增茶园,促进茶园提质增效,提升稳定生产能力;推动茶机具大规模“以旧换新”;出台茶旅发展专项支持政策,鼓励发展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规范茶叶营销活动,鼓励茶企加大科技创新转化力度。要因地制宜,探索茶产业发展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坚持久久为功;研究制定地方法规、条例等措施,引导茶产业绿色发展;要促进茶产业规范经营;挖掘新质生产力,探索未来发展路径。     (二)多措并举促进消费,持续复兴国内市场     政府部门应出台实质性政策,推动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新场景的打造;支持茶知识、茶文化的普及传播,规范茶文化传播中心的线上线下建设,支持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商业活动及国际茶事活动;支持与茶相关的服务业态发展;鼓励茶业电商有序发展;扶持茶企拓展数字经济新渠道、新模式、新业态;支持创新运作模式,拓展数字服务及延伸服务。     (三)文化引领精准扶持,持续推进海外拓展     政府应给予新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支持中国茶扩大茶文化、茶生活方式的宣传推广和品牌打造;发挥税收导向与积聚能力,加速培育国际品牌;加强与国际组织的沟通协调与互利合作,顺畅国际贸易关系;鼓励品牌茶企及新茶饮企业在海外开设特色体验店和连锁店;支持企业探索和建设境外茶叶交易中心;发挥行业组织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精准对接国际市场;打造中国茶品牌的统一形象,提高诚信度、知名度、美誉度。     (四)坚定信心转变观念,强基固本顺势而上     中国茶产业当前已进入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广大企业应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发展定力,保持清醒头脑,发挥自身所长,适应时代变化。应把握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多着眼于消费增量,发力在消费需求和场景。应在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经营能力及整合各方资源的能力同时,更加重视和加强与合作伙伴的相互赋能。         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微信号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修订后的新版《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将于2024年10月12日正式实施。 新版《检验规则》修订了定量包装商品的定义:“定量包装商品是指以销售为目的,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体积、长度、面积、计数标注等标识内容的预包装商品。药品、危险化学品除外。优化了计量检验抽样方案,采用科学的抽样和检验方法,使抽样检验置信概率达到99.5%,从而保证净含量计量检验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地体现定量包装商品的实际含量。对净含量标注中的数字部分,推荐不超过3位有效数字,引导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清晰的净含量信息,明确规定净含量标注“应清晰可见,商品包装主展示面或商品标签的显著位置,与商品包装的背景底色有明显区别”。增加“介质”“包装材料”概念与定义。介质是非天然地存在于商品之中,且和商品内容物一起放入包装内的液体或气体。这些液体或气体的作用是用来容纳、保护、保存商品内容物。天然地存在于商品内容物之中的液体不属于介质。包装材料是在商品内容物使用(或食用)后,预期被抛弃的所有包装物。天然地与商品内容物生长在一起的皮、核或壳不属于包装材料。例如:核桃的壳、西梅的核等,不属于包装材料。明确“介质”“包装材料”的定义,可使检验人员、企业和消费者清晰地理解皮重的概念(皮重是指除去商品内容物后的所有包装材料的重量),有利于统一对《检验规则》检验方法的理解,减少误解。另外对误导性定量包装商品进行了原则性要求,定量包装商品不应当以误导或欺骗消费者的方式进行构造或填充。 来源:央视新闻
第135届广交会新能源汽车展区。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举办线下展。我省共组织438家企业申请1052个展位参展,其中品牌展位93个,一般展位932个,乡村振兴展位27个。 本届广交会总展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全国参展企业2.9万家;截至14日,有2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9万名境外采购商预注册,220多家头部企业和工商机构确认组团参加,规模再创新高。 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选派专业工作团队全程驻广州,为参展企业提供专人对接、专业服务,帮助企业用好广交会平台,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本届广交会三期线下展的主题依次是“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工业自动化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新题材、“新三样”相关展区进一步丰富,智慧生活专区大幅扩大。 本届广交会展示先进制造成果,预计现场新品超100万件、绿色低碳产品超45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超25万件。脑机接口智能仿生手、自动导航运输设备、人工智能翻译机等智能产品超9万件;超过50%的参展企业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改造生产运营。(记者 陈碧红) 来源:四川日报
本报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罗珊珊)记者近日从商务部获悉:2023年,我国进出口5.94万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保持了国际市场份额的总体稳定,显示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世界贸易组织当地时间4月10日发布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数据显示,全球货物出口3年来首次下降。2023年,全球出口总额23.8万亿美元,下降4.6%,继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增长后再次下降。 在此背景下,2023年,我国出口3.38万亿美元,国际市场份额14.2%,与2022年持平,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进口2.56万亿美元,国际市场份额10.6%,较2022年微增,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二。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稳定的进出口市场份额充分表明,依托产供链配套集成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我国的各类优质产品深受国际市场欢迎。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进口也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2024年,我国贸易表现值得期待。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2.6%,较2023年提高3.8个百分点,2024年一季度贸易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复苏迹象。商务部正会同各地区各部门研究储备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着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市场。我国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同各贸易伙伴密切合作,努力为全球贸易复苏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海口4月11日电(记者王军锋、赵玉和)以“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4月13日至18日在海南举行,届时,将有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品牌参展。 这是4月11日拍摄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主会场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据了解,本届消博会将按照“1+N”全岛办展理念,统一专业化布展,展览设主会场和若干消费新场景分会场。其中,主会场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中免新消费场景展区、琼海博鳌乐城国际健康消费展区等分会场总展览面积达2.8万平方米。 4月11日,参展商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布展。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4月11日,参展商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布展。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11日上午,记者在消博会主会场看到,各大展馆馆内搭建环节已结束,一些展位工作人员正抓紧进行展品陈列,一些参展商带来的新品已“露出真容”。 本届消博会将继续坚持“精品、新品”路线定位,广泛邀请国际知名企业品牌携“新”“奇”“特”消费精品参展,汇聚国内外优质消费品资源和买家卖家,彰显消博会“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4月11日,参展商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布展。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这是4月11日拍摄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时尚生活消费展区。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今年,爱尔兰受邀作为主宾国亮相本届消博会,将围绕科技创新、教育投资、旅游和文化体验等维度全方位介绍爱尔兰的国家形象与产业实力。 这是4月11日拍摄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主会场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无人机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来源:新华社
四川馆亮相消博会,吸引众多专业观众驻足。 四川馆的熊猫元素。   体验各类最新科技产品带来的奇妙感与畅快感;在免税专区逛到腿软、买到手软……4月13日至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行,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个品牌集中亮相、百余款新品全球首发、一系列合作密集签约。 这是一场全球化的消费精品盛宴,也是四川企业对话全球展商的重要舞台。 “新”“奇”“特”全球消费精品竞相亮相 本届消博会是今年我国首场重大国际性展会。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会,叠加商务部确定2024年为“消费促进年”,本届消博会被各方寄予厚望,国际上更是将其视为观察中国消费市场活力与潜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6天时间,将开展全球消费创新、新品首发首秀等主题活动和特色活动超过300场,平均每天50场以上。”第四届消博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幕日,全球展商和专业观众把消博会主会场——海南国际会展中心挤得满满当当,各式各样新潮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外出度假时,开一辆德国进口的豪彼拖挂房车,如同拥有“移动中的家”;疲惫时,躺进“深睡小屋”的减压舒眠机,收获一场美梦……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奇”“特”消费精品竞相亮相,生动呈现当下全球消费品最新发展趋势,让本届消博会“共享开放机遇、共创美好生活”展会主题变得可触可感。 产品新,办展模式也新。本届消博会首创全岛办展模式:除设置主会场,还新增3个基于真实消费场景的分会场,进一步创新产品供给、升级消费体验,让消费者获得沉浸式观展与消费体验—— 位于海口国际免税城的免税购物分会场,将开展“在地文化演艺”“新消费场景互动游戏”等多样活动,并提供热门商品折扣优惠及礼赠,旨在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免税购物的乐趣。 同样位于海口的帆船游艇分会场,重点展示游艇、帆船及新型船艇等,并举办登艇体验、房车露营、水上运动等活动,人们可在此感受不同类型海上休闲生活方式。 位于博鳌的国际健康消费分会场,近千款国内外创新药械及各种保健品集中亮相,同时推出“明眸健康”“调理养护”“深度养愈”等多条旅游观展推荐线路。 展品变商品、场馆变场景。本届消博会的新产品、新理念、新模式,让全球展商看到了中国消费大市场的更多可能性。 川企对话世界四川产品掘金消费新赛道 本届消博会主会场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其中三分之一面积集中打造为国货特色潮品展区,主要展出国货潮品、老字号及“中国智造”品牌,多元国潮让展会现场刮起“中国风”。 在主会场8号馆的国货特色潮品展区,以“蜀里安逸,魅力天府”为主题的四川馆引人注目。 伴随着歌曲《成都》的悠扬曲调,由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生产的全新纯电旗舰SUV——EX90精彩亮相。依托Luminar激光雷达、双摄像头DUS驾驶员感知系统等设备与技术,该款车型自面世以来受到全球特别是欧洲消费者的青睐。本届消博会是该车首次在海口亮相,展示了“四川智造”的硬核科技。 作为本届消博会上的全球首发首秀产品之一,由成都天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北斗卫星手表广受关注。“这款手表,既具备传统中高端手表复杂且精密的工艺设计,又融入包括北斗卫星导航、卫星通信、运动健康、智能应用、手机互联、社交、移动支付等在内的智能穿戴体验。我们通过双芯混动技术,将机械芯融入‘智能芯’,实现了机械指针的智能化。”该公司销售总监冯兰俊介绍,这款手表首次亮相,已有来自瑞士、日本等国的大型知名手表厂商积极对接,希望在相关专利技术方面与公司开展合作。“借消博会平台,与全球更多手表领域厂商面对面沟通洽谈,是我们此行重要目的。” 随着鲟鱼养殖技术的突破,中国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和出口国,而四川则是全国第二大鱼子酱产地。据测算,世界上每生产100克鱼子酱,就有12克来自四川。本届消博会,四川润兆渔业有限公司带着多款鱼子酱产品亮相,吸引不少专业观众驻足。公司销售经理张一介绍,他们的鱼子酱产品已销往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端消费市场。“我们将在深耕欧洲、北美等传统鱼子酱消费市场的同时,加速提升鱼子酱产品在国内和东南亚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除了四川馆,消博会上还“藏”有不少四川元素。 比如,本届消博会的吉祥物IP“运动猿”,就是借鉴了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的成功经验,通过创新经营模式,推出吉祥物特许经营计划。承担吉祥物商品开发和生产销售的两家公司中,有一家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企业,先后服务了成都大运会、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成都世乒赛等多场大型国际活动。 正如“运动猿”受到中外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喜爱,我们期待,四川在第四届消博会上收获满满。(记者 陈碧红/文 郝飞/图) 来源:四川日报
据我国海关统计,2月,我国食用菌及制品出口0.96亿美元,同比下降67.81%;出口数量为3.10万吨,同比下降30.57%。 前2个月,我国食用菌及制品累计出口2.93亿美元,同比下降53.69%;出口数量为8.46万吨,同比下降15.72%。 市场方面,前2个月,我国食用菌及制品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越南、日本、泰国、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额的73.42%。 前2个月,越南是我国食用菌及制品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出口额为0.54亿美元,同比下降58.17%。2月当月,出口额为0.17亿美元,同比下降76.48%。 来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据我国海关统计,2月,我国蜂产品出口0.23亿美元,同比下降9.75%;出口数量为1.14万吨,同比下降7.89%。 前2个月,我国蜂产品累计出口0.59亿美元,同比下降10.15%;出口数量为2.90万吨,同比下降9.26%。 市场方面,前2个月,我国蜂产品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地区分别为日本、英国、比利时、西班牙、波兰、德国、沙特阿拉伯、荷兰、澳大利亚、美国,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额的75.7%。 前2个月,日本是我国蜂产品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出口额为0.13亿美元,同比下降13.87%。2月当月,出口额为0.05亿美元,同比下降13.47%。 来源: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信息检索
专题信息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