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内新闻>>国内新闻详情
六关如一关 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为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注入新动力

  4月26日是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系统正式切换首日,上午8点57分,吉林省福达集团有限公司在长春海关申报进口的一批汽车零件,在辽宁大连海关大窑湾口岸顺利放行,标志着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首批货物通关测试成功。
  4月26日上午8点36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关,吉林省福达集团有限公司报关员李新佰刚刚录入完成一票进口货物报关单,从德国进口价值3万5千欧元的汽车零件要经大连大窑湾口岸进境,目的地是吉林长春。随后,他缴纳了货物进口相关税费,正准备活动一下颈椎,却见大屏幕上出现了“进口已放行”的跟踪信息。
  “太快了!通关全程仅用了21分钟!” 李新佰不由得赞道。他申报的正是“东北区域通关一体化下”通关的首批测试货物之一。

  降低物流成本 实现通关大提速

  李新佰从事报关业务已有8个年头,事先通过海关公告和政策宣讲了解到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要在26日零点进行系统切换,他特地一早选了一票货物来“试试”一体化通关。
  “没想到中了个头彩,” 李新佰介绍。以前,像他们一样的东北内陆地区企业要从大连海运口岸进出口货物,要么派人到大连办理口岸清关,要么用转关,需要办理二次放行手续,还得使用租赁费比普通车船高出几乎一倍的海关监管车船运输。
  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方式对企业没有任何类别限制,东北地区所有外贸企业都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在企业注册地、货物进出境地的任一海关办理进出口报关,只需要一台电脑,进入海关报关系统后,选择“区域通关一体化”方式,申报、纳税、放行可一次性完成。李新佰初步进行了估算,“每票货物大约可以降低30%左右的物流成本,更关键的是节约了大量时间,以进口为例,以前需要人员跨省办理,至少需要2、3天时间,现在只要20多分钟,即可办结申报、缴税、放行等全部通关手续,如果是不含税货物,则仅需要20几秒就可顺利通关。”

  促进贸易物流往来 提振区域经济
  东北地区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大连海关关长周斌表示,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是海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东北振兴、顺应经济新常态和贸易发展新业态推出的重大改革举措。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东北四省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即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吉林、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同时,大连作为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最北端的港口,要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参与和引领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发挥排头兵和主力军作用。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即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老工业基地的内生动力,更好地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适应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李克强总理近期考察东北时要求要靠改革增动力、开放拓空间,顶住下行压力,推动新一轮振兴,要下大力气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是海关支持东北振兴和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其改革重点正是打破关区界限,推进简政放权, 促进贸易物流往来,提振区域经济。

  六关如一关
  东北区域通关一体化推进工作组组长、大连海关副关长谭武介绍,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已先后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广东地区启动,此次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涉及东北四省区6个直属海关,将惠及区域内4万余进出口企业。
  涉及跨行政区域通关,如何打破关区界限,为企业提供最大便利?
  谭武说,这依赖于“六关如一关”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
  区域通关一体化既是通关方式的创新,也是海关监管机制的重大突破。为实现区域通关一体化,东北地区各海关都设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制定统一的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及执法标准,以前各自独立的通关管理体系通过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形成区域内海关联动的通关中心,打造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形成“一中心、四平台”的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架构。具体措施包括:在大连海关设立区域审单中心,构建区域统一的专业审单平台;统一开展区域风险管理,实现对报关单的一次甄别、一次分流;建立区域内各海关执法结果互认机制,健全“一次备案、协同管理”的协作机制,避免企业重复办理手续;建立区域统一的海关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作业标准,企业在区域内享受同样待遇,实现“六关如一关”。

  简政放权 自主选择
  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的重点在于尊重市场和物流客观规律,通过简政放权,给予企业通关更多的自主权。
  比如,在区域通关一体化通关方式下,东北四省区的所有外贸企业均可自主选择向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实际进出境地海关或其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办理申报、纳税和查验放行手续,企业办理跨关区通关业务大约可减少5个环节,既告别了以往在属地和港口之间奔波带来的不便,也可节约近三成的通关成本。
  再如,允许代理报关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举例来说,辽宁的代理报关企业今后可以在东北地区四省区直接开展代理报关业务,不需要另设分公司;假如是东北地区以外的代理报关企业,只要在区域内的任一关区设立分支机构并注册,该分支机构亦可在东北四省区各海关办理报关手续。这既为广大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促进了报关行业的良性竞争。
  同时,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也带来了更多带有区域色彩的海关便捷措施。如许可证件签注为东北地区任一口岸的货物,可以在区域内任一海关办理申报手续;企业一份税款保函在东北地区海关互认通用;企业在区域内任一海关办理的商品预归类、价格预审核、原产地预确定以及暂时进出境等行政许可决定,在区域各海关互认。
  在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系统正式切换首日首批,除吉林省福达集团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汽车零件外,在“区域通关一体化”方式下还办结了两票测试货物进口手续,涉及大连、沈阳、哈尔滨三个关区,均顺利完成。
  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应急协调中心已于4月8日在大连启用,目前,东北地区各海关现已经派出监管、审单、风险、技术专家50余人入驻,实现海关总署、区域内各海关、主要通关业务现场、12360热线等各层级网络和信息端口的全面对接,确保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顺畅进行。
  大连海关关长周斌表示,东北地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系统切换并测试成功,为5月1日即将正式启动的东北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东北地区各海关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同时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口岸管理部门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要求,充分利用东北地区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良好的合作机制,与四省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携手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更深层次上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共同为支持“一带一路”和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关宣/文)



























相关附件:
信息检索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