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 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 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内新闻
    墨西哥农产品卫生、安全和质量服务局官方网站11月25日报道,25日,中国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和墨农产品卫生、安全和质量服务局局长克鲁斯共同签署《关于墨西哥鲜食蓝莓输华植物检疫要求的议定书》。克鲁斯表示,中墨两国短时间内在食品农产品贸易取得突出成绩,充分体现两国政府间互利合作的良好意愿和互信关系。中墨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墨西哥输华可食用猪副产品加工卫生要求的合作备忘录》。   来源:商务部网站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制造”已今非昔比,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声誉也越来越好。日前,德国知名媒体《商报》刊文,对“中国制造”的崛起大加赞誉。文章以华为、小米、海尔、美的、海信等这些电子产品企业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这些互联网企业作为“中国制造”的代表,说明中国品牌正赢得国际影响力,廉价形象已经过时。 事实上,为“中国制造”的成长点赞的,远不止这一家德国媒体,也并非从现在才开始。比如,去年6月初,著名贸易杂志Sourcing Journal(《采购》)创办人爱德华·赫兹曼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是一件简单的男士牛仔裤,我会把产地选在巴基斯坦,但如果是一件时尚女装,我就会把产地移至中国,因为这里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精加工手艺都更胜一筹,而且他们能准确把握这种时尚。”在许多国外采购商看来,中国制衣产业技艺精湛又高度专业化,一些全球畅销品牌,甚至某些高端品牌的供应链经理将中国制造视为集价格、速度和质量于一体的最佳选择。 海外市场对“中国制造”认识的变化,实际上是对“中国制造”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还原,是对其贡献的认可和尊重。“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早就有目共睹。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中国商品的出口额仅为132.3亿美元。经过30多年发展,到2015年,中国商品出口额达到了2.27万亿美元,增幅170多倍,排名全球第一。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200多种出口商品在世界上制造数量第一,其中99%的商品质量符合国际质量安全认证标准。中国出口商品的制造水平、成本优势和产业集聚三大优势,使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贸易小国,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贸易大国。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遍及世界,“中国制造”誉满全球。 不过,任何事物都得两面看,“中国制造”进入世界市场,享誉的同时亦不断遭毁。“中国制造”凭借自身优势攻城拔寨,在海外市场的对手看来却有点儿抢饭碗的意味,令其又怕又恨。于是,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蠢蠢而动,给“中国制造”制造了不少麻烦。近些年,中国的鞋、玩具、家电等出口产品在欧美市场不断遭遇“反倾销调查”,是“中国制造”难忘的痛苦经历。与此同时,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无论是中国出口企业还是国际化经营企业,多受制于工业发达国家,不仅企业的盈利率非常低,而且影响创立自己的国际品牌。 即使是文首为“中国制造”点赞的媒体,也不忘站在自家立场提醒他们的企业,虽然“目前欧洲产品在中国还享有盛名”,有着“响亮的品牌和良好的质量”,但要想跑赢中国的后起之秀,还“必须提供更多的东西”。所以,基于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当我们面对他人的赞誉时,第一反应当不是自得,更不是自满,而应该是自警和自省。 我们必须清楚并正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制造业规模发展贡献率全球最高,但结构优化和持续发展排名一般,质量效益排名较低。目前我国制造业出口商品单价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析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商品有近80%是以价格优势来赢得竞争的,而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质量优势赢得竞争占比高达56%,甚至是65%。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不优,资源利用不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重要制约因素。 怎么办?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应当以全球眼光和开放包容的精神,培养全球企业的战略格局。中国企业要更多、更好地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融入时代潮流。既在开放竞争中找差距、补短板,又在开放竞争中发挥优势。进一步强化质量导向,突出以质取胜,培育工匠精神,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转变”。   来源: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11月30日,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促进邮轮市场快速增长,质检总局创新邮轮检疫模式,规范邮轮检疫监管,控制邮轮公共卫生风险,制定出台的《出入境邮轮检疫管理办法》将于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出入境邮轮检疫管理办法》规定了对国际邮轮实行风险管理,明确了邮轮的检疫方式(靠泊检疫、随船检疫、锚地检疫、电讯检疫),规定了船方申报检疫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义务,明确了检疫人员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下一步,质检总局将制定下发《国际邮轮卫生检疫风险评估工作规程》《国际邮轮卫生监督检查规程》《国际邮轮随船检疫工作规程》等配套文件,进一步规范邮轮检疫具体工作,强化出入境邮轮检疫监管。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导读] ――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部主任鲁建国 最近,不用洗衣粉洗衣机成为了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与以前不同的是,洗衣不用洗衣粉这项技术,已经从大家的好奇、置疑转   最近,不用洗衣粉洗衣机成为了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与以前不同的是,洗衣不用洗衣粉这项技术,已经从大家的好奇、置疑转化为今天的推崇了。为什么呢?因为市场是检验一个产品的试金石,据统计,现在不用洗衣粉洗衣机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台!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洗衣机研究的工作者,我认为这样的市场业绩,是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技术的成熟度和可信性,作为中国洗衣机行业的领头雁海尔,研发出这样国际领先的技术,让我很欣慰。   不仅如此,最近在2006年波轮洗衣机分等级检测中,海尔不用洗衣粉的双动力洗衣机已通过了难度很高的6A检测,成为我国首批获得“6A家用波轮之星”的产品。该洗衣机具有无洗衣粉洗涤程序,可以 ――国家家用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部主任鲁建国   最近,不用洗衣粉洗衣机成为了行业的一个热点话题。与以前不同的是,洗衣不用洗衣粉这项技术,已经从大家的好奇、置疑转化为今天的推崇了。为什么呢?因为市场是检验一个产品的试金石,据统计,现在不用洗衣粉洗衣机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台!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洗衣机研究的工作者,我认为这样的市场业绩,是用事实证明了这种技术的成熟度和可信性,作为中国洗衣机行业的领头雁海尔,研发出这样国际领先的技术,让我很欣慰。   不仅如此,最近在2006年波轮洗衣机分等级检测中,海尔不用洗衣粉的双动力洗衣机已通过了难度很高的6A检测,成为我国首批获得“6A家用波轮之星”的产品。该洗衣机具有无洗衣粉洗涤程序,可以进行无洗衣粉洗涤,鉴于不用洗衣粉技术的成熟和可靠,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已将不用洗衣粉洗衣机列入国家标准制定计划中,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委员会已开始着手该标准的制定工作。   那么,为什么要制定不用洗衣粉洗衣机的标准呢?这是因为,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的发展,消费者对环保、健康的需求已经成为社会的必然趋势。消费者也已经认同了不用洗衣粉洗衣机,国外品牌也纷纷推出了不用洗衣粉洗衣机,家用不用洗衣粉洗衣机销量迅速增长。为了规范市场、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环保、节能技术的普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同时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中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制定《家用不用洗衣粉洗衣机》的国家标准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来说,以前在中国洗衣机市场上也出现过各种不用洗衣粉洗衣机,但都因为无法达到真正的洗涤效果而纷纷退出市场,还使消费者产生了不满、抱怨。所以让不用洗衣粉洗衣机成为标准势在必行。   在绿色消费正成为世界性大趋势的背景下,制定不用洗衣粉洗衣机的国家标准,不仅是对行业的规范,更有利于不用洗衣粉洗衣机在市场上的普及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总之不用洗衣粉洗衣机不仅可以满足用户健康洗衣的需求,带给人们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完全符合环保的要求。消费者需要这样的产品,社会需要这样的产品,不用洗衣粉洗衣机对整个人类和环境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10月份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在北京召开《不用洗衣粉洗衣机》国家标准起草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不用洗衣粉洗衣机》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预计明年该标准可通过审定,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来源:物联网在线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日前联合发出通知,将7种固体废物从《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目录》。 这7种固体废物及代码分别为“1703100000甘蔗糖蜜”“1703900000其他糖蜜”“2525300000云母废料”“2804619011含硅量>99.9999999%的多晶硅废碎料”“2804619091其他含硅量不少于99.99%的硅废碎料”“4004000090未硫化橡胶废碎料、下脚料及其粉、粒”“4115200090成品皮革、皮革制品或再生皮革的边角料”。 据了解,进口固体废物是指能够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而对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行限制管理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调整是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结合进口固体废物管理目录的执行情况做出的。这一调整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固体废物进口管理,防治进口固体废物环境污染。 来源:新华社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在服装的负拉动下,纺织品服装整体出口再现下跌,且跌幅较大。1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234.4亿美元,同比下降12.8%,其中纺织品出口91.6亿美元,下降6.4%,服装出口142.8亿美元,下降16.5%。1~12月,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624.5亿美元,同比下降7.5%,其中纺织品出口1049.9亿美元,下降4.1%,服装出口1574.6亿美元,下降9.6%。   据分析,2016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复苏缓慢,外需疲软,外贸下行压力增大;外部环境不稳,影响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传统优势进一步弱化;产业及产品转移导致我国产品在主要市场份额逐步缩小;出口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来源:中国纺织报
   变“服务对象逐个找部门窗口”为“服务对象只找常设窗口”——   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新年伊始传出新进展!1月25日,记者从省政务服务中心、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和泸州市政务服务中心获悉,为更好地完成自贸区建设工作,我省将在自贸区落地区域的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青白江区、双流区、泸州龙马潭区建立自贸区政务服务专区,从窗口设置、事项梳理、系统建设3个方面全面打造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政务服务体系。目前已开展审批服务事项的梳理、双语办事指南的编制等前期筹备工作,预计在春节后一个全新的、为自贸区量身订制的政务服务区将亮相运行。   设计方案统一,有较强的识别性,更利于企业办事   审批服务事项统一,自贸区内信息共享、互认   审批权同等,避免企业办理审批时层层上报   “一窗式”办理:材料“一窗进”,证照“一窗出”,服务“全代办”   统一审批事项   标准化建设自贸区政务服务区   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规划方案涉及成都、泸州两市,整体分为成都片区、泸州川南临港片区两个部分。其中,成都高新区在“双创”服务中心内新设自贸区政务服务窗口;天府新区在新区政务中心内开辟“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专区”;青白江区、双流区将新建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大厅建成前,将分别在港管委企业服务大厅和西开区(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园区企业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内设立自贸区政务服务窗口,作为临时过渡使用。“由于涉及的区域较多,自贸区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一大特点就是标准化。”省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自贸区政务服务的标识标牌设计方案都将采用一个版本,无论是字体、背景颜色还是使用的材质都将统一。“这样有较强的识别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自贸区政务服务专区,更利于企业办事。”   此外,审批服务事项也进行了统一。比如在成都市双流区能办的审批事项,在泸州龙马潭区也同样能办,不会因为地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这就是自贸区内信息共享、互认。”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已经根据各审批部门意见,收集、整理形成了“市级可授权自贸区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涵盖19个部门320个市级审批事项,完成了常设窗口127个事项、105个办事指南中文版编制工作,正在进行英文版翻译。同时,也梳理出国土、质监、林业园林、人防等4个省直对口部门可授权自贸区的事项36项。   另外,在审批权限上,四川自贸区各片区享有同等审批权限。“目前,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已享有审批事项的市级权限,为更有效地推动落实自贸区各项工作,青白江区和双流区以及泸州川南临港片区的自贸区落地区域,均能够享有市级审批权限。”省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此一来避免了企业办理审批时分别跑区、跑市、再跑省,层层上报的尴尬。   市场准入“一窗式”   数据网上行企业少跑路   “自贸区是对外开放的一扇窗,也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大通道,因此,我们将抽调专业人才入驻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专区)。”成都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对自贸区政务服务工作的整体认识,目前已经开展了首期专题培训,2月上旬还将组织开展窗口服务规范、服务礼仪专题培训,提升窗口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为入驻企业办事“引好路”,自贸区政务服务体系另一大亮点就是推行“一窗式”。在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的基础上,设立由市场准入、外资准入、国税、地税等部门组成的常设窗口,通过材料“一窗进”,证照“一窗出”,服务“全代办”,沟通“信息化”,彻底将“服务对象逐个找部门窗口”改变为“服务对象只找常设窗口”,真正实现“前台一窗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的企业市场准入综合服务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全面实行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该负责人举例说,如申请人需要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递交“一套材料”,就可以由工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企业不再另行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   另外,在自贸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中,还将建统一的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在自贸区挂牌仪式时,线下服务专区将正式运行,部门审批系统同时上线运行,线上统一平台也会及时推出,通过自贸区网上办事大厅,开展O2O线上线下服务,实现网上与窗口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呼应的政务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化部门间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企业基础信息的高效采集、有效归集和充分运用,使“数据网上行”让“企业少跑路”。(记者 刘文藻)   来源:四川日报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简称《规划》),确定了“十三五”四川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具体部署了未来五年科技创新的重大任务、重点领域、重大专项。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重要阶段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全省总体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创新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创新型四川。   在此基础上,《规划》明确了具体量化指标:“十三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持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将达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高到0.8%;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研究与开发)人员数达32人年/万人;技术市场交易额达400亿元;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8%;高新技术企业达50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规模超2万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3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围绕上述目标,《规划》部署了十项重大任务、六大重点领域、十大重大专项。   十项重大任务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增强现代产业技术创新竞争力,加快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方位扩大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贫困地区科技精准扶贫。   六大重点领域为:高新技术、优势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现代农业科技、社会发展科技、生态环保科技、科技服务业。   十大重大专项为:信息安全与集成电路、云计算与大数据、航空及燃气轮机、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新型功能材料、生物技术与医药、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核电与核技术应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记者 熊筱伟)   来源:四川日报    
    近日,云南省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松茸及其制品》,该标准对松茸及其制品的感官要求、污染物限量、生产加工过程卫生等作了明确规定,于1月29日起正式实施。     由于松茸特殊的自然属性不同于可人工栽培的食用菌,目前没有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规范松茸生产加工企业行为,促进我省松茸产业发展,云南省卫计委多次向国家卫计委沟通汇报,最终获得制定松茸及其制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授权。     按照“最严谨标准”的工作要求,云南省卫计委主动探索大数据应用,收集、整理、分析了近10年来各部门、各省份的松茸监测数据,最大程度地实现部门间、区域间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确保数据准确性、实用性。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等基础性研究,为制定松茸地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松茸及其制品地方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云南省松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脱贫攻坚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实现“十三五”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发挥作用。   来源:云南日报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16版正式颁布实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16版正式颁布实施,这一农药残留的新国标,在标准数量和覆盖率上都有了较大突破,规定了433种农药在13大类农产品中4140个残留限量,较2014版增加490项,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常用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农产品。   此次发布的新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制定了苯线磷等24种禁用、限用农药184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为违规使用禁限农药监管提供了判定依据。二是按照国际惯例,对不存在膳食风险的33种农药,豁免制定食品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增强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系统性。三是除对标准中涉及的限量推荐了配套的检测方法外,还同步发布了106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   据悉,我国现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均是根据我国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数据、我国居民膳食消费数据、农药毒理学数据和国内农产品市场监测数据,经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后制定的。同时,为确保标准的科学、公正、公开,标准制定期间,广泛征求了生产、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和社会公众意见,接受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标准科学性的评议,在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的同时,又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实际。   作为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主席国,我国是少数几个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国家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能力和影响力逐步提升,使用我国残留数据制定国际限量标准数量已达到11项。目前我国农药残留膳食风险评估原则、方式、数据量需求等方面已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十三五”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已列出明晰的任务和规划——新制定6000项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重点解决蔬菜水果和我国特色农产品的限量标准,完善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配套的检测方法。逐步实施“进口限量标准”和“一律限量标准”,扩大我国限量标准的覆盖面。同时,将以我国自主创新农药为重点,积极参与制定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推动我国农药自主创新。 来源:第一农经
信息检索
专题信息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