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际新闻>>国际新闻详情
解读:东盟地区对美白类化妆品的监管等要求
2024-04-09

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成立于1967年。目前共有10个成员国,分别是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文莱。

在东盟国家,如同其他大部分亚太区国家一样,人们的审美普遍偏好白皙明亮的肤色。因此,东盟地区的消费者对美白类的化妆品需求旺盛。

据彭博社引用的一份研究报告,全球美白肌肤市场在2020年达到了约80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亚太地区贡献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可见,美白类化妆品在东盟地区具有重要的市场份额和巨大的消费者需求。那么,东盟地区对美白产品有哪些监管要求?相关企业想进入东盟市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管理概览

目前,东盟实施统一的化妆品法规,成员国遵循《东盟统一化妆品监管协定》(AHCRS),特别是《东盟化妆品指令》(ACD)。

ACD规定,东盟实施化妆品通报制度,这意味着产品完成通报后,即可以在该国家上市。(注意:东盟需要在每一个产品上市的国家进行单独通报,详见《东盟化妆品法规总览》https://xmtbt-sps.xmeport.cn/news-detail.html?id=72413)

美白类化妆品必须遵守ACD下的通用技术要求,包括产品通报,禁用、限用和准用的原料,标签、产品宣称以及良好生产规范(GMP)。

下面将介绍东盟对于美白类产品的产品通报、原料使用要求及宣称要求。同时,还将列举东盟成员国的具体要求。

 

二、美白化妆品的定义

ACD中没有给出关于美白化妆品的官方定义。在《东盟消费者化妆品信息手册》(ASEAN Consumer Information Handbook on Cosmetic Products)中,将“美白或提亮肤色的产品”定义为:通过减少表皮黑色素来提亮肤色或使肤色更加均匀的产品。

具体来说,有2种主要机制可以提亮肤色和减少色素沉着:1)通过减少已有黑色素的浓度;2)防止新的黑色素的形成。

从产品分类的角度,这些产品属于ACD中广义的化妆品类别。

因此,使用目的超越化妆品范畴的产品,如口服或注射类产品,不属于美白化妆品的范畴。

 

三、如何判定美白化妆品

ACD提供了一套简单的五步决策流程,可以帮助判断产品和宣称是否为化妆品。该流程同样适用于美白类化妆品,具体如下:

1. 成分:美白化妆品应仅含符合ACD附件要求的原料,并且不含任何在ACD中被禁用的原料。

2. 目标部位:产品应与人体外部器官接触。也即美白化妆品不包括口服或注射类产品。

3. 主要功效:通过使皮肤变得更白或保持皮肤状态良好(保持白皙)来改变外观。

4. 产品介绍:产品不应用于治疗或预防人类疾病,如治疗肤色不均问题。

5. 化妆品的生理效果:化妆品通常具有非永久性的效果,需要定期使用才能保持效果。因此,通过施加药理、免疫或代谢作用来永久恢复、纠正或修改生理功能的产品不属于化妆品,不得宣称为化妆品。如这类宣称是违规的:“直接抑制黑色素在黑素细胞中的产生”。

 

四、通报要求

美白类化妆品属于化妆品,因此在进入东盟市场前,应进行产品通报。

东盟要求在每一个产品上市的国家进行单独通报,企业(或通报持有人)应在产品上市前,向当地主管机构进行产品通报,并按照相关主管机构提供的产品通报表(Product Notification Form)来完成通报步骤。

由于不同成员国的主管机构在审查要求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准备通报文件时,特别是产品宣称方面,应特别注意。见下“宣称要求”中阐述的相关内容。

 

五、原料使用要求

在东盟市场上销售的所有化妆品都必须符合ACD附件中的原料清单,其中包括:

附件 II :化妆品禁用原料清单

附件 III :化妆品限用原料清单

附件 IV :化妆品准用着色剂清单

附件 VI :化妆品准用防腐剂清单

附件 VII :化妆品准用防晒剂清单

在东盟中没有特定的美白原料清单。通常,美白类化妆品应仅含符合ACD附件的原料,并且不含任何在ACD中被禁用的原料。

例如,根据ACD的附件 II,美白化妆品不应包含氢醌、维甲酸或壬二酸等特定禁用原料。

在东盟国家的化妆品中,一些常用且广为接受的美白剂包括:烟酰胺(维生素B3)、熊果苷、曲酸、亚油酸、亚麻酸、油酸和抗坏血酸(维生素C)。

大多数东盟成员国严格遵守ACD附件中关于化妆品原料清单的规定,但每个国家有权根据其特定考虑补充原料清单,如泰国在禁用原料中增加了额外的限制。

因此,提醒企业在不同的成员国销售时应注意这些差异,以确保产品合规。

 

六、宣称要求

ACD和成员国的法规之间的差异主要涉及许可宣称和产品宣传。例如,新加坡在宣称法规要求和实践中的做法如下:

来源:瑞欧科技

相关附件:
信息检索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