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 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 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内新闻
    一季度,四川外贸进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57.1%。4月17日,成都海关举行新闻通气会表示,一季度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965.7亿元,增幅较全国整体进出口增幅高35.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外贸出口已从去年的负增长转为一季度的正增长,增幅达40.7%。   一季度,四川货物贸易出口468.5亿元,增幅比全国整体出口增幅14.8%高25.9个百分点;进口497.2亿元,增长76.4%,远高于同期全国31.1%的整体进口增幅。对三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快速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和地区增势迅猛。与美国、东盟、欧盟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5.9%、1.5倍和66.1%,这三大贸易伙伴为四川贡献近六成进出口总值;与以色列、埃及、罗马尼亚进出口均实现3倍以上增长,与哈萨克斯坦和阿尔巴尼亚进出口均实现1.5倍以上增长。(王林 记者 曾小清)   来源:四川日报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提出,制修订国家中药民族药标准1100个,使中药(材)标准处于国际主导地位。笔者认为,“中药(材)标准处于国际主导地位”这一目标的提出,充分表明我国已经开始从国家层面把握中药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共颁布了120多项中医药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的颁布和实施,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比如,行业内标准化意识不强;中医药标准化还处于探索过程,标准适应性不强,不能满足医疗、科研、教育发展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需要;推广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的组织与经费保障,缺乏标准化专业人才等。   目前,中药在大多数国家只能作为保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使用,没有合法的药品身份。为此,产业界人士也一直在呼吁能为中药“正名”。我国中药产业现在有两种路径,即遵照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进行生产和仿照化学药或生物药品的模式进行研发。因此,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应该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根据不同中药的特点加以选择,还要将化学模式和植物模式等中药现代化模式吸纳进来。   我国在中药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均有独立的标准,它们已贯穿中药制药的整个过程,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另据了解,我国现在已经有27项中医药国家标准和209项行业标准,不同地区也有一些不同的规范。对此,很多业内人士建议把这些标准和规范统一为国家标准和规范,再逐步完善提高,主导建立产品标准,并促使该标准与国际接轨,而不是盲目地适应西方的标准。   要使我们的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必须形成和建立国际认可的,能有效保障中药(包括民族药、天然药物)功效与安全的质量控制理念、科学研究方法和实用检测手段。还要加快我国药品实物标准的发展步伐,确保实物标准和文本标准能同步发展与实施,因此必须抓紧建立我国特有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等药品标准物质国际数据库。   在中药标准方面,应围绕提高中药材质量、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以及中药传统技术和知识产权,重点开展中药材种质资源、药用动植物基源、种子种苗、道地药材、中药炮制、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材质量控制等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解决当前中药材质量与资源保护领域最为紧迫的技术标准需求。围绕中医临床用药,重点开展处方规范、中药名称、煎服方法、贮藏管理等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关标准规范的制修订。   在中药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和作用。中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应积极参与,鼓励它们强强联合,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推动中药国际标准认证,促进中药走出国门。同时,还要强化实施,注重实效。通过完善强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的良性闭环运行系统。 来源: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北京4月17日讯 记者冯其予报道: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一季度对外贸易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市场缓慢复苏、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增长、去年基数较低。这位负责人强调,国务院支持外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效果正在逐渐显现,但一季度进出口数据还不能代表全年走势。   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6.2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增长31%。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延续去年以来回稳向好的势头。   该负责人表示,从历史数据来看,一季度进出口数据还不能代表全年走势。从全年看,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困难不是短期的。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发达经济体“逆全球化”倾向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从国内看,国内综合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弱化,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行业、企业出现两极分化。   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我国外贸发展仍然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互补优势没有改变,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经过广大企业艰苦努力,有信心实现全年继续回稳向好的目标。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前,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简称《体系》)。《体系》涵盖了6489项交通运输领域标准,并从政策制度、技术标准、标准国际化、实施监督、支撑保障5个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工作体系,实现了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全覆盖。   《体系》的编制工作由交通运输部牵头,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参加,来自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29个单位的100余名专家代表共同参与。《体系》的出台,是交通运输部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对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和融合发展、实现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 来源:交通运输部网站
    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6.20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3.33万亿元,增长14.8%;进口2.87万亿元,增长31%。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延续去年以来回稳向好的势头。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指出,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从商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1.94万亿元,增长15.1%,占比58.1%,其中船舶、汽车、手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等分别增长34.4%、30.3%、20.6%和14.8%。同时,我国纺织服装等7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也保持较快增长,增幅达到10.5%(出口额6547.1亿元)。     从经营主体看,民营企业出口1.50万亿元,增长16.9%,占比45.0%,较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出口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3.49万亿元,增长23.2%,占全国外贸总值的56.2%,较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从国际市场看,我对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6.8%、14.0%、11.0%;对俄罗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快速增长,一季度增幅分别达到37.0%、32.8%、31.6%和28.5%。     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较快增长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国际市场缓慢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预计,2017年世界经济增长3.4%,比去年高0.3个百分点。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进口需求回升,根据WTO统计,今年1-2月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进口分别增长6.2%、7.6%、21.7%和6.0%。二是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增长。一季度,我国原油、铁矿砂、天然气、煤炭、橡胶、原木等10类大宗商品(占我同期进口总额的25.4%)进口价格上涨2.5%-99.8%,拉动进口增长10.9个百分点。三是去年基数较低。2016年一季度进出口额5.1万亿元,为2011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除了以上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近年来国务院支持外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动力转换加快。     该负责人指出,从历史数据来看,一季度进出口数据还不能代表全年走势。从全年看,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困难不是短期的。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发达经济体“逆全球化”倾向明显,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从国内看,国内综合要素成本不断上涨,我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弱化,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行业、企业出现两极分化。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仍然存在许多有利条件,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互补优势没有改变,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经过广大企业艰苦努力,我们有信心实现全年继续回稳向好的目标。     该负责人强调,下一步,商务部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将2017年作为“政策落实年”,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坚持问题导向,加大落实和完善进出口政策,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努力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商务部网站
      记者21日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获悉,中国先后与世界上7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合作机制,签署了一系列进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协议和议定书,妥善解决了菲律宾、波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南非、欧盟等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关注的农产品准入问题。         记者从当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的"维护国门生物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6年,中国进境口岸共计截获外来有害生物6305种、122万次,种类数同比增加1.8%,截获次数同比增加15.97%.         其中,检疫性有害生物360种、11.8万次,首次截获检疫性有害生物29种,如:绵毛豚草、侏儒材小蠹、七角星蜡蚧等。旅邮检截获禁止进境物58.3万批次,同比增长16.87%,从中检出有害生物8万余批次,同比增长27.87%.组织开展"绿蕾II"专项行动,持续对非法携带邮寄高风险种子种苗保持着高压态势,截获非法携带、邮寄进境的植物种子种苗2.05万批次、7.68万公斤,从中检出有害生物2.12万种次,同比增长49.6%.         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监管司副司长赵增连说,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国门生物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他说,质检部门作为维护国门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将继续加强以完善查验机制,提高口岸规范化建设为核心的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建设,2017年将继续开展"绿蕾"专项行动,形成打击非法携带、邮寄植物种子种苗入境的高压态势。健全完善"人-机-犬"综合查验模式,推动基础设施标准化,通关查验规范化,执法服务标准化,加强旅邮检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加大对违法人员查处力度;加强进口种苗、水果、木材、饲料和供港澳活动物等检验检疫安全把关,确保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针对发现的问题,加强检疫处理监管力度,严防疫情传入。         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25周年来,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苹果、鸭梨、哈密瓜、荔枝、龙眼、柑橘、小龙虾、稻草等产品先后进入国际高端市场,特别是在去年出口普遍走低的大环境下,实现了农产品出口逆势增长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尽管3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强势回升,但业内人士称,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然面临国内用工成本高企、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双低等阻力,短期内出口形势改善缓慢。并据此认为,二季度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仍然可能保持稳定或呈现负值,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相关分析指出,3月份,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强势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去年同期受春节因素影响,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幅下降,同比基数处于低位;   二是当前外贸环境有所改善,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稳外贸出口的政策红利逐步释放,推动了包括纺织品服装在内的商品出口形势转暖。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1~2月我国纺织品累计进口31.95亿美元,其中纺织品进口21.74亿美元,服装进口10.21亿美元。从1~2月份的数据来看,国内纺织品进口额大降,而服装进口额小涨,但终因纺织品进口额下降过快拖累了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的表现。中国纺织品的进口额一般是服装进口额的2倍或2倍以上,是国内最主要的纺织品服装进口形式。   中国一季度纺织品出口总额显著下降,纺织品服装出口经历了先抑后扬的走势。服装出口额一直领先于纺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的大半壁江山。 来源:浙江在线
    钢铁网4月24日讯,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空气调节器出口713万台,同比增长29.5%;出口金额797651万元,同比增长21.1%。1-3月份累计出口1649万台,同比增长26.4%;累计出口金额1848041万元,同比增长19.7%。   3月份冰箱出口440万台,同比增长14.6%;出口金额387253万元,同比增长27.2%。1-3月份累计出口1088万台,同比增长14.9%;累计出口金额962499万元,同比增长25.1%。   3月份洗衣机出口220万台,同比增长14.0%;出口金额187637万元,同比下降6%。1-3月份累计出口568万台,同比增长9.3%;累计出口金额498345万元,同比下降10%。   3月份微波炉出口499万个,同比增长8.0%;出口金额157045万元,同比增长9.5%。1-3月份累计出口1277万个,同比增长3.9%;累计出口金额396402万元,同比增长3.4%。   3月份家用空气净化器出口98万个,同比增长78.5%;出口金额27664万元,同比增长43.4%。1-3月份累计出口232万个,同比增长28.7%;累计出口金额72086万元,同比增长20.2%。   3月份彩色电视机出口537万台,同比下降8.2%;出口金额624469万元,同比增长14.9%。1-3月累计出口1423万台,同比下降3.5%;累计出口金额1653416万元,同比增长17.5%。   来源:钢联资讯
       食品伙伴网讯  据质检总局通报,2017年3月共有466批次进境食品、化妆品检出不合格,其中食品422批次,化妆品44批次,目前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都已依法做退货或销毁处理。         据不合格名单显示,该422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乳制品、糕点、水产制品、肉制品、糖果等,来自日本、泰国、美国、韩国等41个国家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主要不合格项为标签不合格、超范围或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保质期等。         其中,日本日清的日清鲜虾味方便面、日清迷你型鸡汤味方便面2款方便面因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被销毁。还有2款日清迷你型方便面、日清幽浮拌面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合格证明材料也被销毁。另外,美国红磨坊的5款面包粉、蛋糕粉因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伙伴网提醒生产商,进口到中国的食品要严格遵守中国的标准法规政策,同时,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材料的审核工作,不要进口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产品。   来源:食品伙伴网
    □ 张 东     近日,从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传来好消息,经过3年多的努力,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国家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了国家标准委的考核验收,标志着成都市首个国家级服务标准化物流园区正式建成。     近年来,作为“蓉欧+”战略的主要承载区和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的始发地,青白江区深入实施“蓉欧+”战略,助推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使四川这片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盆地,一举跃升为对外开放的战略前沿,也让青白江区开放型国际化元素日益浓厚。     2013年5月,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对物流产业的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园区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实力,青白江区启动了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申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同年12月31日,该项目列入国家级试点,建设周期为两年。该园区主要承担准口岸物流服务链协同标准、内陆港准口岸国际货代服务标准等标准体系的起草工作,在全国具有首创性和示范性。     自2014年开始,园区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服务流程,使得便民服务、人文关怀服务等经验得到不断提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园区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内陆港口岸物流服务为依托,创建了园区进驻企业的口岸物流服务链协同标准和内陆港口岸国际货代服务标准,编制了《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服务标准体系》,探索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内陆物流园区服务体系。     据了解,该标准体系由1038个标准(自编标准125个)组成,其中服务基础标准158项、服务保障标准379项、服务提供标准501项。重点针对集装箱堆场管理、集装箱拆拼箱、进出库验收、装车程序形成了标准规范,并结合蓉欧快铁通道,制定符合铁路港国际班列要求的国际货代服务相关业务标准。其中,《内陆港国际货运代理作业规范》《内陆港国际货运班列服务规范》经专家评审后,由四川省质监局批准上升为区域性地方标准。     “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对我们企业来说,规范了操作流程、操作要求以及一些相关制度,有利于节约公司成本,提升相关服务水平,有力推动了物流业供给侧改革。”该园区负责人表示,统一规范的标准化建设,避免了因人员变动、服务事项调整导致服务程序不一致和服务质量波动。     经过3年多的服务标准化试点,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已基本实现了服务范围明晰化、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式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的目标,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据青白江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制定公共服务标准、创建公共服务品牌,建立健全试点单位服务标准体系,对提高物流园区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该园区把唯一使用EDI过境申报系统、唯一采用开放式运营模式、唯一实现深度信息化、唯一使用保温集装箱、唯一实现“区港联动”、唯一采取“掏拼箱”作业的6个“全国唯一”优势转化为标准,将园区特色亮点工作融入试点工作中,带动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企业品牌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提高园区辐射影响和集聚效应,从而助推成都国际铁路港和四川自贸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建设。     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负责人表示,结合四川自贸区总体方案,青白江片区将以“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为起点,重点在口岸服务、多式联运等方面继续推行标准化工作,探索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开展海关、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为“蓉欧+”插上标准的翅膀,进一步推动铁路港贸易便利化,助力四川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来源:中国质量报
信息检索
专题信息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