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 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 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际新闻
1. 2020年1-7月,墨西哥牛肉和活牛的出口总额达22.42亿美元,活牛的出口在墨西哥的农业销售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啤酒和鳄梨。 2. 截至9月18日,乌克兰本营销年(2020年7月-2021年6月)谷物出口已超过1000万吨。其中,小麦704万吨,同比增加4.7万吨;大麦265万吨,同比增加7.1万吨;玉米61.2万吨,同比减少129万吨。截至9月1日,乌谷物和食用豆类作物库存为1724万吨,比去年同期(2111万吨)减少了18%。 3. 根据阿根廷罗萨里奥粮食交易所的报告,今年4月20日-9月20日,阿大豆本地价格由207美元/吨涨至280美元/吨,增长35%;而玉米本地价格由5月26日的114美元/吨涨至9月20日的165美元/吨,增长45%。 4. 9月1日-20日,巴西出口大豆292万吨,同比减少42%。巴西9月份预计出口大豆350万吨,同比减少24%,其中65%销往中国。 5. 2019年阿联酋粮食和饮料对外贸易总额为248亿美元,较上年的237亿美元增长约4.72%,其中进口额为163亿美元,出口额为43亿美元,再出口额为42亿美元。 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2021财年澳农业总产值将继续保持在610亿澳元水平。预计农业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0%至435亿澳元。 7. 美国农业部预测,受恶劣天气条件影响,全球2020-2021年度桃产量将减少110万吨至2100万吨。作为主要产地的中国减产50万吨至1450万吨,欧盟减产60万吨至350万吨。 来源:农业农村部
9月14日,中国与欧盟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简称《协定》),协定将为双方的地理标志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有效阻止假冒地理标志产品。 《协定》究竟有哪些作用?对消费者又有哪些利好呢? 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介绍,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重要类型。《协定》主要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规则和地理标志互认清单等内容。纳入《协定》的地理标志将享受高水平保护,并可使用双方的地理标志官方标志等。《协定》附录共纳入双方各275个地理标志产品,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 作为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的、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协定,《协定》主要有三大亮点: 一是保护数量多。这是中欧之间首次大规模互认对方的地理标志,都是双方久负盛名、家喻户晓的地理标志。比如,中国的绍兴酒、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欧洲的香槟、巴伐利亚啤酒、帕尔玛火腿、马吉那山脉橄榄油等。这些地理标志将惠及成千上万的产品和生产企业。 二是保护种类丰富。中方列入协定清单的地理标志不仅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还涉及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蜀锦等中国特色地理标志。此前,欧盟对外商签的地理标志协定中仅涉及农产品、食品和酒类,这也是欧盟第一次在其协定中纳入此类地理标志。 三是保护待遇高。双方纳入协定保护的地理标志不仅可在对方获得高水平保护,还可使用对方的地理标志官方标志,有利于相关产品有效开拓市场。《协定》提供的高水平待遇将有利于中国相关产品获得欧盟消费者的认可,进一步推动相关产品的对欧出口;同时,也为有效阻止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假冒和伪造提供了法律保障。 “欧洲有很多不错的特色产品,如红酒、牛奶、甜点等就很受中国消费者欢迎。《协定》签署后,原产地商品都有了明确标识,这让我们消费者在购买喜欢的欧洲商品时更方便识别,更放心选购!”北京白领陈壁微对记者说。 家住天津的卢楠平时也喜欢买一些欧洲进口食品,她认为加大原产地商品保护力度对于消费者和外国商家来说都是利好。“原产地正牌产品增多,既降低了我们选择的难度,也会在价格上提供一些优惠。未来,我也会多转转,看不同渠道店铺有啥变化。” 对涉及中欧贸易的企业来说,《协定》带来的“好货互认”也构成了实质性利好。 川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颜泽文表示,对茶产业来说,全国各地茶业都在做区域品牌,而区域品牌的发展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如今推广使用“天府龙芽”中欧地标,不仅在全国茶行业里是创新,也为优质中国茶出口创造了条件。“有了地标保护,更要严格质量控制标准,从而迈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颜泽文说。 法国福建工商联合会会长石忠胜对本报记者表示,《协定》的签署将进一步扩大中欧贸易规模,巩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经贸基础,增加了往来中欧的华侨华人的信心。 “《协定》可以让欧洲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中国产品。我国很多地理标志产品产于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推动大山中的优质产品走向世界,有利于扶贫和增收,为收入较低的地区注入新的增长动能。另一方面,《协定》为欧盟的优质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充分保护,可以消除欧盟生产商的后顾之忧,让中国消费者吃到、用上货真价实的高质量商品。”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表示。 来源:人民网
  1. 近日,FAO发布最新一期《谷物供求简报》,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谷物产量将达27.65亿吨,比2019年产量高出5800万吨,创历史新高。     2. 多年来,德国养猪业呈下降趋势。2020年上半年,德国猪肉产量为260万吨,同比下降1%。猪存栏量为2550万头,比10年前减少了3.9%。养猪场数量下降更为明显,10年期间下降了39%,至20400家,每个猪场养猪平均数量从795头增加到了1248头。     3. 2020年1-6月,哈萨克斯坦对华出口农产品48.9万吨,金额达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农作物27.4万吨,金额达8600万美元,增长11%;农业加工产品21.3万吨,金额达1.04亿美元,增长18%;畜产品2000吨,金额达500万美元,增长25%。     4. 2019年7月-2020年6月,墨西哥鳄梨国际销售量达127.2万吨,同比增长11%,出口额达32.45亿美元,同比增加22%。其中96.4万吨出口到美国,出口额达24亿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创历史新高。   来源:农业农村部
  1. 受中国从美国购买大豆的推动以及美国因干旱天气造成大豆减产,芝加哥市场大豆价格再次上涨,本周累计增加17.5美元,今年8月累计增加47.6美元,收于每吨383.42美元。大豆价格连续第六周保持正增长,成为2018年7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最高价格。     2. 8月份,巴西农产品出口额为89.1亿美元,同比增长7.8%。其中,对华出口27亿美元,占30.3%;大豆出口22.1亿美元,对华出口占74.7%。     3. 据美国农业部2020年9月《谷物:世界市场与贸易》报告显示,预计中东地区2019/2020年度稻米进口量为648万吨,生产量为295万吨,消费量为921.5万吨,库存量为119.5万吨,其中阿联酋稻米进口量预计将达100万吨,较上年度的85万吨增加约17.65%。     4. 本财年截至9月4日,缅甸已出口了250万吨大米和碎米。中国市场占29%。     5. 根据近日柬埔寨农林渔业部报告,截至9月11日,柬埔寨共出口超过300万吨农产品,其中大米46.38万吨(对中国出口了16.5万吨),此外,通过非正式渠道出口稻谷133多万吨。   来源:农业农村部
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统计委员会21日消息,2020年1—8月,乌外贸额245.37亿美元,同比下降12.7%,其中,乌方出口116.08亿美元,下降4.1%,进口129.29亿美元,下降19.1%,贸易逆差13.21亿美元。 中国继续保持乌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0年1—8月双边贸易额约4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8.9%,占乌外贸比重的16.4%。其中,中方出口约28.39亿美元,下降12.1%,占乌进口额的22%;中方进口11.9亿美元,下降31.5%,占乌出口额的10.3%,中方贸易顺差16.49亿美元,继续保持乌最大进口来源国和最大出口目的地国地位。 乌第二至第五大外贸伙伴依次为:俄罗斯(第二),35.89亿美元,同比下降12.6%,占乌外贸比重的14.6%;哈萨克斯坦(第三),17.65亿美元,下降21.2%,占比7.2%;韩国(第四),14.49亿美元,下降21.8%,占比5.9%;土耳其(第五),约12.35亿美元,下降24%,占比5%。 来源:商务部
近年来,中国作为西非经济货币联盟(UEMOA)特殊贸易伙伴的地位逐渐得到强化。事实上,中国已成功取代长期把持这一地位的法国,成为该联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根据西非国家中央银行数据(BCEAO),2019年中国与西非经货联盟之间的贸易额为38883.5亿西非法郎(约合70.06亿美元),占该联盟对外货物贸易总额(366825亿西非法郎,约合660.95亿美元)的10.6%,而在十年前的2009年,这一比重仅为7.1%。与此同时,该联盟对华贸易赤字也在相应扩大,从2009年的7665亿西非法郎(约合13.81亿美元)上升至2019年的22167亿西非法郎(约合39.94亿美元)。 中国与西非经货联盟的双边贸易取得长足发展,首先与该联盟扩大对华出口密切相关。2009-2019年,联盟对华出口额从1416亿西非法郎(约合2.55亿美元)上涨至2019年的4973亿西非法郎(约合8.96亿美元),年均增幅高达24.5%。联盟对华出口扩张如此迅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了对原材料需求的持续增长。联盟内主要对华出口国有科特迪瓦、塞内加尔和贝宁,2019年所占份额分别为40.9%、37%和6.2%,产品主要包括花生(29.1%)、橡胶(18.2%)和棉花(14.2%)。 另一方面,西非经货联盟自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由装备产品和中间产品构成,进口额从2009年的9081亿西非法郎(约合16.36亿美元)升至2019年的27140亿西非法郎(约合48.90亿美元),年均增幅13.5%。联盟内中国产品的主要进口国有科特迪瓦、塞内加尔、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2019年所占份额分别为33.4%、16.7%、15.2%、10.8%和9.9%。 来源:商务部
现年52岁的斯特凡·多博茨基是奥地利知名纺织材料供应商兰精集团“掌门人”。近日,兰精集团的化纤产品搭上首趟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出发的中欧班列,奔向中国。 对多博茨基和他的公司来说,这趟货运列车更似“专列”,全部41个集装箱满载兰精集团的产品,价值约180万欧元。这些“奥地利制造”将随列车跋涉一万多公里,最终抵达中国上海。多博茨基说,中国是兰精集团最重要的国际市场。随着中国经济逐步恢复,兰精集团对华供货量不断增加,并持续看好中国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逆势增长,截至7月已连续三个月每月开行超千列,连续五个月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稳定全球供应链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中欧班列成为后疫情时代中欧经贸往来日益密切的缩影。 一方面,在全球贸易艰难复苏的背景下,欧洲企业源源不断地将本地产品运往中国,抢抓中国需求率先复苏、中国市场潜力巨大的机遇;另一方面,欧洲跨国公司持续扩大在华业务与投资,在疫情条件下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投下信任票。 5月底,欧洲最大车企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在华投资21亿欧元,大力推进电动车业务发展。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表示,此次投资将使大众集团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以及可持续移动出行战略进一步深化。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也将给大众带来更多机遇。 7月,法国达能集团宣布投资1亿欧元“加码”在华业务,重点提升本地研发创新能力,并及时将研发成果产业化。“疫情并没有阻挡中国政府进一步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我们看到外商投资法落地实施,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法治保障,一系列自贸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得到进一步复制推广,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不断扩容。”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李健表示,达能坚信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未来将继续扎根中国,逐步扩大投资并加大科技创新。 8月中旬,德国知名叉车制造及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凯傲集团位于济南的新工厂建设项目奠基动工,该工厂面积22.3万平方米,计划2022年投产。凯傲集团首席执行官戈登·里斯克表示,中国已从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速复苏。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在凯傲的企业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凯傲也将更有效地利用中国这一重要市场的潜力。 柏林商业与技术伙伴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弗兰茨克表示,期待与中国在数字医疗、电子教育、未来出行、储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加强合作。 “中国将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扮演火车头角色。”瑞士经济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鲁道夫·明施表示。 来源:经济参考报
   乌拉圭《共同市场新闻网》9月17日报道,巴西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在大豆和食糖出口推动下,巴西8月份农产品实现出口额89.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82.6亿美元增长7.8%。     数据显示,8月份大豆出口实现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中国16.5亿美元,占比74.7%。受2019—2020年度印度和泰国食糖产量下滑影响,巴西8月食糖出口额达9.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8月份对华农产品出口实现27亿美元,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30.3%,比去年同期增长31%(6.39亿美元)。     8月份农产品出口超过商品总出口的50%,农产品进口从全年同期的11亿美元回落到9.12亿美元,同比下降17.1%。   来源:商务部
从保加利亚的酸奶、希腊的橄榄油、波兰的牛奶,到捷克的啤酒、匈牙利的葡萄酒“托卡伊”,中东欧国家农产品不断走进中国百姓家庭,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也成为了解中东欧国家风情的一扇窗。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影响,中东欧国家对农业发展尤为依赖。农产品贸易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占突出地位,农业也是双方重点合作领域之一。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东欧各国农业生产及对外贸易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损失严重。随着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稳定转好,带动了中东欧农产品贸易的恢复,中国市场成为中东欧农产品出口新增长点。 对华出口  逆势上扬 沃维奇县是波兰重要的乳制品生产地之一,距离中欧班列蓉欧线终点罗兹站不到100公里,每年这里会有600多个集装箱、价值1000万欧元的奶制品销往中国。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增长,波兰乳制品对华出口量增长迅猛。 疫情暴发后,欧洲对乳制品需求量急剧下滑,这对严重依赖欧洲市场的波兰乳制品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很多奶农不得不减少存栏量以控制损失。沃维奇地区牛奶合作社销售经理希蒙·马科斯说:“疫情使我们储存和运输乳制品的成本增加了约两成,很多养牛大户濒临破产,如果没有中国市场,我们的损失会更大。” 今年上半年,波兰对华牛奶和奶油出口量增加25%,乳清粉出口量增加1.6倍,实现逆势上扬。波兰牛奶商会主任玛丽兹耶夫斯卡说:“波兰乳制品以其绿色健康的品质、独特的口味在中国广受欢迎。面对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带来的挑战,中国成为我们重要的出口方向,预计未来也会如此。” 中波农产品贸易实现逆势上扬,得益于中欧班列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的独特作用。中欧班列冷链运输设备适合畜产品、果蔬和奶制品运输,相对于空运和海运,具有运费和时间优势,成为当前保障中国与中东欧农产品贸易的一大亮点。今年8月,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和发送箱数再创历史纪录,同比分别增长62%和66%。 波兰华沙商会会长特拉契克说:“2019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超过14亿美元,这个数据对我们非常重要。在疫情冲击下,产业链比较脆弱的农牧业受重创,中国市场显得更为重要。应充分利用中欧班列优势,积极探索中东欧国家和中国农产品贸易合作的新途径。” “云端”发力  “抱团”入市 9月17日,2020中国—中东欧国家特色农产品云上博览会在山东潍坊开幕,近百家中东欧企业入驻线上展馆,10余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参与直播推介,超过650万名观众“云端”参展。 2020年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多元合作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农业合作项目被迫推迟,一些展会不得不取消,然而线上贸易合作持续升温,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发展。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额达7.3亿美元,同比增长8.2%。 据保加利亚媒体报道,该国葡萄酒产业因受疫情影响面临困境,葡萄酒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减少。令人欣喜的是,过去3个月来,葡萄酒在线贸易出现转机,许多葡萄酒网店兴起,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网上订单增长明显。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线上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近年来一系列平台的搭建。2018年11月,中东欧“16+1”农产品和其他产品电商物流中心与展示馆在深圳盐田港正式启动,通过B2B开展跨境农特产品贸易;2019年2月,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电商展示中心在保加利亚第二大城市普罗夫迪夫揭牌;2019年4月,京东超市“匈牙利国家馆”线上开馆,吸引众多粉丝前来购物…… 每年6月在宁波举办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今年走上“云端”,通过贸易对接会、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活动,中东欧企业依旧能拓展中国市场。6月中旬,中国—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视频信息交流与洽谈会举行,157家中方企业、135家中东欧国家中小企业和政府机构通过线上交流的形式,共商“后疫情时代”复工复产合作,共签署近70项合作协议或合同,涉及工业制造、贸易投资、农业、旅游、人文交流、医疗卫生等领域。 保加利亚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促进联合会会长瓦西尔·葛磊夫表示,政府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汇聚了相关食品及农产品协会,“为中东欧相对分散的农户通过电商‘抱团’进入中国市场、打响品牌铺设了一条捷径”,“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潜力大,互补性强。中东欧国家在食品等领域执行欧盟标准,价格却相对较低,我们坚信‘中东欧制造’在中国市场前景看好。” 农技合作  共同提高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农业交流、投资、科研领域的合作也取得很大进步。首个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合作示范区落户保加利亚,重点就农业科研、农机、种植、养殖、加工全产业链等领域展开合作;首个中罗农业科技园在罗马尼亚投入使用,包括智能LED植物工厂和轻简化节能日光温室…… “中国与中东欧农业合作是互利共赢、双向互补的。中东欧拥有悠久的农业传统,无论在精细管理还是农业技术上,都有独特之处。波兰的水果加工技术、罗马尼亚的蔬菜科技、匈牙利的畜牧业养殖水平等,都长期居于欧盟前列,农业技术合作将共同提高我们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葛磊夫说。 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农业科学与兽医学大学中罗枣联合重点实验室里,有一棵来自中国陕西的枣树。自1996年在此扎根以来,罗马尼亚的农业专家们在这棵枣树上嫁接培植出了十几个新品种。当年把这棵枣树带到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农业科学与兽医学大学副校长弗洛林·斯坦尼卡说,农业合作一直是中罗两国友谊的见证,“未来在中东欧农产品生产中,中国的资本和市场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来源:人民日报
1. 8月以来,以年度(2020年9月-2021年8月)计算的中国预订美产大豆数量急剧增加。截至9月15日,达到989万吨,同比增加2.2倍。其中8月份预订数量为327万吨,9月上旬达到207万吨。 2. 据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报道,2020年1-8月,阿累计通货膨胀率为18.9%。商品批发价格上涨了14.7%,其中农业价格上涨了19.5%,渔业价格上涨了36.5%,工业价格上涨了16.5%,制造业价格上涨了19.6%。 3. 根据巴基斯坦统计局(PBS)数据,巴在2020年7月进口总价值2181.1万美元的香料,较去年同期的1423.7万美元同比增长60.22%;烟草出口大幅增长至217.1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1.4万美元增长了137.53%。 4. 巴西2019-2020年度棉花产量实现创记录的290万吨,同比增长5%。巴西是全球第四大棉花生产国,可以全年向市场供应棉花。 5. 据乌克兰面粉协会消息称,本营销年度7-8月乌克兰小麦出口量超过490万吨,同比增长9%。主要进口商为印度尼西亚(72.05万吨,同比增长2%)、孟加拉(51.92万吨,同比增长13%)、埃及(50.79万吨,同比下降4%)。 来源:农业农村部  
信息检索
专题信息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