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的竞争规则瞬息万变,各种形式 的技术壁垒和产业保护措施层出不穷。我 们实时跟踪并收集整理世界各国市场准入 规则的变化情况。
国内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陈碧红 进出口总值6700.5亿元 据成都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四川货物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列全国第8,同比增长12.6%,增速列全国第8,高出同期全国6.6个百分点。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四川进口增速列前十外贸大省第一。 加工贸易、保税物流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前8个月四川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038.3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同期四川进出口总值的45.3%;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478.3亿元,同比增长5.6%,占同期四川进出口总值的37%;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021.8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同期四川进出口总值的15.2%。 对主要贸易伙伴实现两位数增长。 前8个月,四川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美国、欧盟分别进出口1440亿元、1275亿元、10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7%、32.4%、23.2%,合计占同期四川进出口总值的57%。 前8个月四川机电产品出口2890.3亿元,同比增长7.6%,占同期四川外贸出口总值的74.1% “前八个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超七成,其中更有多类商品出口全国领先。” 成都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比重较上年同期提升2.6个百分点。部分产品出口规模全国领先,其中,平板电脑出口列全国第一,锂镍钴锰氧化物、鱼油出口列全国第一,占全国出口比重均在三成以上;钛白粉、陆地石油钻机、柠檬、鱼子酱出口列全国第二。 随着四川一系列扩进口政策持续见效,全省进口快速增长,增速列前十外贸大省第一。数据显示,前8个月四川机电产品进口2201.6亿元,同比增长44.3%,占同期四川进口总值的78.6%。其中,进口集成电路1432亿元,同比增长33.9%;电脑及其零部件183.2亿元,同比增长1.4倍。同期,大宗商品进口141.6亿元,同比增长26.7%。此外,消费品进口118.7亿元,同比增长57.3%。其中进口鲜榴莲19亿元,同比增长2.4倍;进口虾10.2亿元,同比增长4.9倍;进口三文鱼6.8亿元,同比增长3.8倍。 来源: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 雷倢 近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成都市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旨在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吸引和利用更多外资。该政策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外资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六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有成都特色的务实举措。 《若干措施》提出,出台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在蓉设立和发展专项政策,在投资设立、开展研发活动、要素保障、参与政府项目、人才引进与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支持,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在蓉聚集。 同时,鼓励外国投资者设立投资性公司和地区总部,支持外资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革及重点产业发展。 在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方面,《若干措施》规定要平等保障外资企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权益,并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政策还强调了加强外商投资保护,包括完善投诉协调机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等措施,营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若干措施》要求提升外国人来华工作的“一窗式”办理时效,确保高层次人才的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在一窗接件取证,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此外,政策还指导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进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促进项目的落地与建设。 在财税支持方面,《若干措施》要求持续完善修订市级外资支持政策,鼓励区县级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对重大外资项目给予支持。政策还落实了境外投资者分配利润再投资免征预提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并优化了申报流程。 最后,《若干措施》还对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拓展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平台,加强与驻外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合作,以及举办境外专题投资推介活动,广泛宣传成都的投资机遇。 来源:四川在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2001年11月我国“入世”后,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在全面落实世贸组织规则、履行我国“入世”承诺的同时,积极推进区域自贸安排,在“WTO+”基础上维护经济全球化,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2002年11月,我国政府与东盟10个成员国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我国第一个自贸协定诞生。党的十八大后又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开启了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的进程。2020年11月,我国与东盟10个成员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成为当前全球规模最大的,覆盖域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超大型区域自贸协定。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经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布亚洲、中南美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我国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已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我国正在与韩国、秘鲁进行自贸协定升级谈判,与洪都拉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6个成员国、斯里兰卡、以色列、挪威、摩尔多瓦、巴拿马和巴勒斯坦进行双边自贸谈判,与日本、韩国三边自贸协定谈判,与瑞士开展自贸协定升级联合研究,与哥伦比亚、斐济、尼泊尔、巴布亚新几内亚、加拿大、孟加拉、蒙古开展自贸协定联合研究。 自贸协定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促进跨境贸易投资活动,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规则为基础,采取“WTO+”甚至“WTO X”的措施,如大规模实施商品“零关税”、消除保护主义性质的非关税措施,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等方式推进跨境投资和服务贸易,以法治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并将贸易与中小微企业、劳动者权益、环境和数字经济融合,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而缔结的具有强约束力的协定。 从实践来看,自贸协定带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协定成员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刺激了生产和需求增长,使得跨境劳动分工更为合理,生产要素配置更为科学,供应链间无缝连接。当前,自贸协定已经成为各国为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安排。据世贸组织统计,自贸协定带来的区域内贸易已占到全球贸易的50%以上。 自贸协定也是影响跨境投资的重要因素。投资国与目标国间的自贸协定直接影响双方的货物交易、投资项目准入、税收待遇等,从而影响投资项目的市场战略和布局。实践证明,企业的国际化不仅可以“产地销”模式依靠商品和服务的出口而实现,更可以“销地产”模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还可以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的比较优势和安全性通过建立“在全球,为全球”模式的跨境生产网络和全球供应链实现。 投资规则成为自贸协定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纪律保障。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其他成员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流量达到95.3亿美元,同比增长28%,说明了自贸协定对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实现国际化具有积极效应。自贸协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也是促进跨境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企业在评估对外投资项目时会考虑自贸协定是否覆盖项目的原材料供应地区和市场地区,考虑投资项目所涉进出口商品在自贸协定中的优惠税率、检验检疫和技术要求等条款规定,根据自贸协定中原产地规则确定所投资项目的生产布局,安排项目的生产,包括在生产国的制造工序、加工程度、增值比率等,以满足协定中存在的“受惠国税则归类改变标准”“受惠国增值百分比标准”和“受惠国制造或加工工序标准”等。 同时,企业在安排原材料和料件筹供和购买时,可以根据市场目标国与投资东道国间自贸协定要求,考虑协定区内购买和筹供原材料,以减少原材料的关税成本;确定当地采购比例,以满足协定中的“受惠国增值百分比标准”,以减少成品进入目标市场国的关税成本;根据协定中“给惠国成分标准”确定是否在目标市场国购买原材料及其比例,以减少成品进入目标市场国的关税成本;根据原产地累计条款,确定在同一个集团中或者该市场目标国所有的受惠国(地区)中进行采购和筹供,以减少成品进入目标市场国的关税成本;在应用自贸协定货物优惠税率时在物流和运输安排上考虑“直接运输规则”等等。 自贸协定为企业国际化提供了一个可预期、具有约束力的空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去科学、合理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出口中间品,进口或向第三国出口最终制成品的良性跨境循环,从而构建以我国企业引领的全球价值链。中国贸促会主办的链博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旨在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中外企业互动,也必将成为服务于我国企业科学合理布局跨境生产网络和供应链的重要平台。 来源:中国贸易报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促进贸易便利的基础性制度,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战略着力点。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认证认可行业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就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制度型开放为导向,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全面扩大认证认可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认证认可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支撑。 按照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认证认可对外合作进行统一规划。坚持开放生态、互利共赢,合作共建并采信一批全球领先的认证认可制度,贡献全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的政策环境基本形成,参与国际认证认可标准和规则制定的能力明显提升,结构合理的认证认可国际化人才梯队初步打造,认证认可国际合作较好满足认证认可事业和国家经济贸易发展需求。到2030年,全面支撑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的多维度立体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我国认证认可结果国外承认度大幅提高,认证认可行业国际化人才储备数量实现显著增长,全面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配的认证认可体系。 二、健全完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格局 (一)充分利用认证认可部际协作专项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沟通协调,加强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构建统一部署、协同推进的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体系。完善国际互认体系国内运作机制,强化参与国际互认体系的规范、激励和指导,确保开展国际合作的目标一致性和效能最大化。 (二)加强政府间认证认可政策法规沟通交流,扩大合作范围、增加合作举措、提升合作水平。加大与相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力度,积极推动认证认可合作安排扩展升级。提升认证认可措施透明度,实现共建国家资源共享。 (三)减少重复检验检测认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认证认可等合格评定程序议题讨论磋商,维护开放、包容、公平、非歧视的国际标准和认证认可体系。结合我国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经贸谈判进程,对标研究提出认证认可领域合作方案。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关于合格评定的相关要求落地实施。 (四)搭建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平台。以认证认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事关全球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议题为着力点,打造政府、产业、机构、科研院所交流平台,增进重大议题国际共识,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支持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机构等搭建区域性、专业性国际合作平台,扩大认证认可领域对话交流弹性空间。 (五)支持重点区域认证认可领域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地方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支持地方立足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要求,着眼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结合国家区域开放布局,主动谋划认证认可领域对外合作优先事项,并在国家统一指导下实施。支持地方建立区域性认证认可研究中心。畅通央地沟通渠道,增强开放联动性,强化分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打造一批认证认可领域对外开放“桥头堡” 三、全面提升认证认可国际合作效能 (六)聚焦国际产业投资合作以及科技产业前沿,积极贡献认证认可标准和规则方案,积极承担国际同行评议、国际实验室间比对和能力验证等合作项目 (七)加快推动国外承认我国认证认可结果。积极推动我国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测试报告在目标市场获得承认与接受,在便利国际贸易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鼓励机构自主开发国际业务并开展机构间国际合作,加快务实互认项目落地。支持外资认证机构参与我国认证制度的研发和实施,利用海外布局优势推动我国认证制度和结果得到国外承认。 (八)全面实施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支持将实施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民生及民心相通类项目重点推进。鼓励机构、行业和企业结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产业发展需要、自身优势领域,围绕助力双循环畅通、解决产业急需、惠及当地民众、填补制度空白等目标,主动设计、开发和实施“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定期评选发布优秀案例,形成认证认可领域务实国际合作的品牌示范效应。 (九)积极贡献服务全球共同发展的互认解决方案。吸纳市场力量参与国际互认研究、建立、实施和评估,开拓国际互认新领域、新对象,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绿色建材、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服务业等传统领域贡献更多互认解决方案,创新引领高水平认证认可国际互认合作发展。 四、推动认证认可与标准及产业协同发展 (十)建立认证认可与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围绕技术性贸易措施国际发展趋势、新兴优势产业以及我国出口企业的需要研发认证体系、认可制度以及相关服务项目,推动相关标准的制修订,积极引导产业上下游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认证制度设计和结果采信等各环节,促进产业与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协同发展,有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国际贸易发展。 (十一)积极推进认证认可与涉外项目的深度融合,为相关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为我国认证认可服务在国外落地生根创造良好条件,支持认证机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十二)持续优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市场化的认证认可协同创新环境,促进认证认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鼓励产业创新合作平台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研发新型认证认可方案。支持机构通过资源整合、平台化运作,为海外工程项目和装备出口提供一体化、一站式优质服务。 五、提升认证认可行业国际发展水平 (十三)加强机构国际化能力建设。建立机构国际化能力评价体系,实施机构国际化能力提升行动。鼓励机构加大投入,不断开发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培养和储备国际化及高端化认证技术与人才,拓展海外业务。建立完善机构承担国家层面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实施工作机制,为机构参与高水平国际交往与合作创造条件。 (十四)加强行业品牌建设。以提升认证公信力为核心,持续强化认证行业专业化能力,加强合规管理,培育技术、管理和服务新优势,推动机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支持一批有技术能力、有国际化视野、有责任担当的机构和企业更加主动参与国际合作。 (十五)加强海外业务布局。开展认证认可领域投资政策和战略研究,提升机构投资风险管理、营商环境分析、投资项目管理能力,鼓励机构利用海外市场既有资源,积极扩展海外业务,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和目标市场。鼓励境内外机构合作,开展国外市场准入要求或国际市场需求的认证认可业务。支持机构取得我国认可和境外资质授权,设立国际法规与标准认可绿色通道,针对等同采用的法规标准简化认可制度要求: 六、强化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基础支撑 (十六)加强基础研究。鼓励政府、产业、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认证认可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支持建立认证认可国际型智库,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法规、标准、认证、互认评价等跟踪研究和交流分享,鼓励与外方共同开展国别制度研究、标准比对能力验证等活动。 (十七)强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优化升级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矩阵,建立主要贸易对象、贸易产品认证认可信息数据库,探索“人工智能+平台”应用,提升企业获取国际合格评定信息的及时性、精准度和便利性。建设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信息和技术服务平台,全面供给认证认可国际合作相关信息,常态化开展机构国际业务统计分析和案例收集,形成认证认可国际合作全景数据库。 (十八)加强认证认可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交流。制定认证认可国际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职业化教育体系,组建认证认可国际专家库和青年专业人才库,加快培育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常态化开展国际业务从业人员综合能力培训重点培养青年业务骨干,推荐参加国际组织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国际机构实习机会。组织实施高水平的“一带一路”认证认可官员研修和技术援助,积极举办认证认可领域国际合作会议。 七、强化组织保障 加强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政策衔接、规划引导和工作协调鼓励地方将深化认证认可对外合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议事日程,完善配套举措和支持措施。进一步推动各类金融机构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支持力度。用好现有优惠或奖励政策,探索由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好支持行业国际布局。围绕认证认可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机构、企业、学协会先行先试,加强与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联动,积极探索认证认可领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加强认证认可对外宣传,提升中国认证认可行业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 来源:国家认监委
近日,资阳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晓慧一行来省标准院开展交流座谈。省标准院院长林涛出席并主持座谈会。 会上,李晓慧详细介绍了资阳市政府标准化工作奖励政策、特色农产品和特色餐饮地方标准宣传、安岳柠檬标准体系建设、区域联合制定标准、建立标准化重点企业培育库等工作情况,同时希望在川渝地方标准制定、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等方面得到省标准院的支持和指导。 林涛表示,省标准院将充分发挥技术职能,以资阳市标准化需求为导向,针对资阳市提出的标准化服务和监管工作、标准化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川渝联合制定《旅游景区物业服务规范》等事项,持续提供建议和指导,助力资阳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阳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省标准院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4年第17号中国国家标准公告,批准《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指南》(GB/T 44280-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分类方法》(GB/T 44281-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评价方法》(GB/T 44405-2024)、《工业互联网平台质量管理要求》(GB/T 44282-2024)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迎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应用价值不断凸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本批发布的4项工业互联网平台国家标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入手,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各相关方科学开展“建能力”“选平台”工作提供方法指导,可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供给能力,助力平台在垂直行业的落地深耕,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指南》国家标准给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的流程方法,可引导各类组织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监测分析工作,摸清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洞察研判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最新态势。 《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分类方法》国家标准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的分类方法与分类编码,可引导各相关方高效开展平台解决方案的管理、描述与检索,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落地。 《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评价方法》国家标准规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评价的原则、内容、方法与实施过程等,可引导各方科学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能力评价、检索与遴选,从供给侧角度营造良性产业发展环境,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 《工业互联网平台质量管理要求》国家标准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服务提供方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应具备的条件和能力,可为相关单位科学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质量管理工作、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通用性实施方法论,助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将指导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及相关单位,继续做好工业互联网平台领域重点标准研制和宣贯推广工作,以标准为引领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9月16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落下帷幕。本届服贸会吸引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设展办会,会期5天,共达成成交、投资等7类近千项成果。   一组海报带你速览2024年服贸会“成绩单”                        本届服贸会“成绩单”亮点纷呈,老朋友热情不减,新朋友纷至沓来,共同见证服务贸易领域的创新与发展。随着合作的深化,服贸会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不断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策划:胡国香   记者:王宇轩、庞元元   设计:王宇轩   统筹:牧小湘
 9月12日,由省政府主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四川主题日推介会”在北京举行。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晓宇推介四川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保促并重  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发展的四川方案 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际贸易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贸易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围绕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发展,在法治保障、服贸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等方面做了系列工作。 法治保障方面,四川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地方立法,施行《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为内外资企业构建全面、严格、快捷、平等、多元的保护机制;服贸促进方面,四川从打造“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基地、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技术贸易进出口,文化交流合作多方面着力,为服务贸易向高附加值转型提供关键支撑;知识产权服务业方面,推动成都、绵阳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由点及面,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国际化、品牌化、标准化建设。  知产赋能  以知识产权链接创新资源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四川以知识产权为支撑,从顶层规划到落地实施,扎实推动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著作权、商业秘密等工作,以知识产权之力,激励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成果颇丰。截至今年6月,四川有效发明专利14.95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170.49万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96个,居全国第一。2023年,四川知识产权服务贸易额达15.8亿元,位居西部前列。  知识产权  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知识产权在赋能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四川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的指示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部署要求,围绕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国际合作、运用转化、服务生态等方面,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助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来源:省市场监管局
●该趟班列进一步强化了成都贯通亚欧、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集散地功能,提供了“亚蓉欧”线路和口岸的新选择 ●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已建立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累计开行近3万列,辐射境外113个城市、连通境内30余个城市 9月12日,一列搭载越南茶叶、食品等货物的列车,缓缓驶出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成都国际铁路港,向欧洲驶去。这是全国首趟“越滇蓉欧”全铁货运班列,日前从越南安员发出,经云南河口口岸入境后到达成都,最终将通过蓉欧速达班列将货物送达欧洲。 该趟班列串联越南、云南、四川、欧洲,进一步强化了成都贯通亚欧、东盟国家贸易往来的集散地功能,提供了“亚蓉欧”线路和口岸的新选择。 “过去,我们公司从越南到欧洲的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海运,整个流程需要耗费30至40天的时间。如今,‘越滇蓉欧’全铁货运班列的开通,将这一运输时间缩短至20天左右。对运输时效有要求的货物来说,此趟班列能更快地到达欧洲市场,保持货物的新鲜度和品质。”货主方、成都大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西南区域运营经理刘会介绍,在青白江海关的支持下,此次运输首次利用综保区内国际中转的方式,简化了操作环节,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全国首列“中老泰马”全铁快速直达货运列车发车。不到半年时间,成都国际班列再次新增全国首趟“越滇蓉欧”全铁货运班列,助力四川释放开放发展新动能。 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建华表示,自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后,在这条国际经济走廊上,成都国际班列建立起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主,中老、中越铁路通道为辅,南沙、黄浦等港口多点进出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稳定发挥其经济“强引擎”作用。 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已建立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成都国际班列线路网络,累计开行近3万列,辐射境外113个城市、连通境内30余个城市。(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王翱) 来源:四川日报
  出 口 概 况     2024年1-7月,中国桃罐头出口总量8.67万吨,总金额1.13亿美元,平均单价1308美元/吨。与上年同期相比,数量增加14%,金额提高12%,均价降低2%。     其中,2024年7月,中国桃罐头出口量1.38万吨,金额1783万美元,均价1288美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数量增加28%,金额提高21%,均价降低5%。     出 口 国 别     2024年1-7月,中国桃罐头出口的102个国家及地区中,出口金额前八位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俄罗斯和越南。     其中,中国桃罐头对美国出口2.22万吨,占中国桃罐头出口总量26%,金额3147万美元,均价1419美元/吨,同比数量增加4%,金额上升14%,均价提高9%;     对日本出口1.99万吨,占中国桃罐头出口总量23%,金额2925万美元,均价1471美元/吨,同比数量增加3%,金额减少3%,均价降低6%;     对墨西哥出口5604吨,占中国桃罐头出口总量6%,金额597万美元,均价1065美元/吨,同比数量增加24%,金额上升18%,均价降低5%;     对加拿大出口4179吨,占中国桃罐头出口总量5%,金额549万美元,均价1314美元/吨,同比数量增加23%,金额上升7%,均价降低13%。     出 口 省 市     2024年1-7月,中国出口桃罐头的21个省市中,出口金额前六位的省市是:山东、安徽、浙江、江苏、河北和福建。     其中,山东省出口量2.92万吨,占中国桃罐头出口总量的34%,金额4298万美元,均价1471美元/吨,同比数量增加46%,金额上升49%,均价提高2%;     安徽省出口量1.61万吨,占中国桃罐头总量出口的19%,金额1630万美元,均价1010美元/吨,同比数量增加18%,金额上升11%,均价降低5%;     浙江省出口量1.21万吨,占中国桃罐头出口总量的14%,金额1609万美元,均价1333美元/吨,同比数量减少6%,金额下降9%,均价降低4%。          来源:食土商会水果罐头分会微信号
信息检索
专题信息
认证信息 更多>>
IFS 认证
IFS国际食品标准(International Food Standard),是由HDE-德国零售商协会和FCD-法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联盟共同制订的食品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标准。经德国贸易机构联合会于2001年向全球发布,得到德国及法国零售商普遍接受,,许多知名的欧洲超市集团在选择食品供应商时会要求后者须通过IFS审核。该标准在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影响力较大,IFS也是获得国际食品零售商联合会认可的质量体系标准之一。 这套标准包含了对食品供应的品质与安全卫生保证能力的考核要求,得到了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食品零售商的广泛认可。IFS是以ISO9000:2000标准的程序导向模式编排,涵盖HACCP、品质管理、产品控制、制程控制、工厂环境及人事等内容。供货商只要成功取得IFS认证就可以增加出口机会、减少多重审核的支出、取得欧洲主要零售商的信任、消费者对产品的接纳及减少食品危机风险。
ISO22000认证
随着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导致许多公司都在发展基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在2001年,ISO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可审核的标准,这一标准进一步加深了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最新成型的ISO 22000推向了发展的顶峰。ISO 22000标准试图为需要符合并超过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规则的公司定义出食品安全管理要求。该标准涵括了所有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它加快并简化了程序,而无需折衷其他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是一个国际认证标准,其中定义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它适用于所有组织、可贯穿整个供应链——从农作者至食品服务、加工、运输、储存、零售和包装。  ISO22000:2005标准既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是可供食品生产、操作和供应的组织认证和注册的依据。  ISO22000:2005表达了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共性要求,而不是针对食品链中任何一类组织的特定要求。该标准适用于在食品链中所有希望建立保证食品安全体系的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其所提供的产品。它适用于农产品生产厂商,动物饲料生产厂商,食品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它也适用于与食品有关的设备供应厂商,物流供应商,包装材料供应厂商,农业化学品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厂商,涉及食品的服务供应商和餐厅。  ISO22000:2005采用了ISO9000标准体系结构,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原理作为方法应用于整个体系;明确了危害分析作为安全食品实现策划的核心,并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制定的预备步骤中的产品特性、预期用途、流程图、加工步骤和控制措施和沟通作为危害分析及其更新的输入;同时将HACCP计划及其前提条件-前提方案动态、均衡的结合。本标准可以与其他管理标准相整合,如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等。
Kosher 认证
Kosher认证又称犹太认证(犹太食品认证,Kosher certificate),是指按照犹太饮食教规对医疗、化工、食品、辅料和添加剂等进行认证,此种认证被称为Kosher认证。其涉及范围有食品及配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精细化工、药品、机械生产企业等。Kosher认证有其完善的法规和理论、实践基础及管理。通过Kosher认证的公司,可以在其生产的食品上使用国际最著名的、被广泛认可的“洁食认证(Kosher)”标记。Kosher认证按照不同的认证机构,具体有:KOF-K Kosher洁食认证 、OK Kosher洁食认证、Star-K Kosher洁食认证、OU Kosher洁食认证、BC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Bais-K Kosher洁食认证、cRc Kosher洁食认证 、KIR Badatz Kosher洁食认证等。
期刊杂志 更多>>
主办:四川省标准化研究院  四川省WTO/TBT通报咨询中心
技术支持:成都容海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